认知盈余思维导图笔记
这是继【娱乐至死】后读的第二本论述的书,作者是写过【未来是湿的】(我更喜欢【人人时代】这个名字)的克莱·舍基。
To be honest,有些吃力。虽然做出了思维导图,可是很多地方还是没有确定明确了作者的想法。不知道是作者的问题还是译者的问题,许多段落和句子有些令人迷惑,不知所云。而作者对书的整体把握也不是很明晰,对于想要整体把握书的概要的读者,这本书的逻辑不优秀。
从书的主题来看——【cognitive surplus:creativity and generosity in a connected age】,作者想表达的是,动机一直存在,而新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方式和可能,所以目前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创造机会,只有方式、动机和机会三者融合,认知盈余才会从累积的自由时间中产生,才能被转化为价值(chapter2-4)。而维护这些群体价值的,是群体中成员内化的标准、文化(chapter5)。接下来,我们就该考虑的,是怎样创造更多的公民价值(chapter6)。 最后一章作者做了一个总结,并提出了关于利用认知盈余创业、应对认知盈余革命,以及贯通认知盈余思想的一些建议。
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需要慢慢消化的,包括书中提到的一些引用的细枝末节,都是我未曾学习过的亮点。作者提到的认知盈余,已包括了微博、QQ、人人等,可是在我一开始就想到的知乎(Quora)、豆瓣、简书,作者却并未分析。我有问过自己,为什么人人没落了,为什么微博不那么流行了,为什么QQ没有以前的使用频率了,为什么知乎有很多人说药丸了,为什么豆瓣不再流行了,从这本书里我找到一个答案,群体文化没有维持住,所以产生了广告和其他不文明的行为,然而,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