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傍晚,一个人坐在窗前打理朋友送的花的时间,天已经彻底黑了下来。
室友在静静地忙自己的事,四下安静。微凉的风从打开的窗子吹进来,伴随而来的,还有楼上空调室外机嗡嗡作响的声音。
这样的氛围蓦地让我想到了离我远去多年的高考奋战时光。
也是这样的夜晚,也是开着窗,大家静静的坐在教室里上自习课,头顶的风扇一圈圈的高速旋转,距离高考不到一个月。
当年老师那句 :“你们现在好好学,等到高考结束,考上大学了,玩的时间有的是,到时候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好像就是昨天说过的一样。
又是一年毕业季,高考也又要在一次开始。一群毕业生要走出大学校门,而另一群毕业生即将开始大学生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不变的是进入大学前,对大学的憧憬。
当年的我也是一样。而我最终能够进入大学,与我父亲的教导有很大关系。
1.
我的父亲年轻时特别喜欢读书,但却因为家庭原因没有读成大学。
在我落笔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以前他时常会跟我提到自己年轻时有一次有机会去省里一所大学,并住在校园里的故事。
他住在亲戚安排的地方,那大概是医学院的楼,里面放置了不少人体骨骼标本,父亲一直对夜宿在那种环境里这件事津津乐道。但父亲从来没有讲过,他为什么会去那所大学。而自从我进入大学以后,父亲也没有再讲过这个故事。
现在想来,父亲该是对自己没有上成大学有执念的。他见过大学的美好,并向往。在我成长的路上,他费尽心思为我买书、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坚定大约源自于此。而当我最终进入大学,父亲的执念也得到了消解。
但是,我的父亲也没有明确告诉过我,大学到底能给我的人生带来怎样的会改变。只是像很多老师向我们灌输的泛泛的概念一样,我朦朦胧胧的知道:考上一所好大学,很多都不一样了,比如:以后你会找到一份好工作等等。
因此,在高中阶段,我困惑过,并倍感孤独。
2.
那时,在我周围存在着这两种人。
一种是埋头苦读型的,像每一个立志要考取好大学,改变自己命运的好学生一样,他们的成绩让排名靠后的学生既羡慕又不忿。
一种是空有抱负型的,他们大多是成绩不算好,高考超常发挥甚至都不能考取二本院校的学生。
第一种人,按照当时成绩来说,我应当属于第一种人。但他们中不乏这样的人:几乎不看课外书,也没有什么爱好,每当你想要聊一聊最近看过的一本书、时事或者电影时,他们多会摇摇头表示没看过。
我记得高中一件事:有一次坐在我前面的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女生笑着跟我说:“我不喜欢读书,一看到书上密密麻麻的字我就头疼,我觉得别人给我讲故事我还挺喜欢的,你说我听就行。”
听到这句话,一种深深的悲哀在我心里弥漫开来:我的周围所谓优秀的人竟然是这样的!然而这样的人不止她一个,除了埋头苦读课本,其它书本几乎不碰的大有人在。学习成绩好似乎成了一个不那么光荣的标签,它的背后往往是能力不高的暗示。
第二种人,因为自己的考试能力不够,常常会嘲笑第一类人每天都在死读书。他们信奉这样的成功学并靠这样的念想熬过每一天:当年高考失利,我进入社会打拼,我们班的第一名考取XX大学,10年之后,我坐在办公室里,敲门声响起,一位求职者递上简历,我打开简历,发现眼前站的是当年那个第一名,他来应聘前台,而我是这家公司老板。
他们当下不成功也不努力,却自认为情商颇高,其实最多会耍些嘴皮子功夫,但他们却被网上各种辍学却最终取得成功的新闻迷惑,以为自己以后也会成为那样的人。清华大学学生毕业卖猪肉、硕士生竞聘扫厕所等等这些当年耸动的新闻让他们兴奋:大学果然无用。
而当年幼稚的我看到这样的新闻也开始动摇:难道我努力学习,开拓视野,想要考上一所好大学,最终很可能的结局就是这样?
在他们中间,我活得像个异类,思想上既痛苦又纠结。我一直以为是自己不合群,但却从来没有想过,问题可能不在我,而是他们不够优秀罢了。
3.
有些时候选择了一条路,你不知道前进的意义是什么,但坚持下去,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当我最终走入这所985大学,每天和一群真正优秀的同学一起共同学习、一起分享自己最新见闻并交流看法、有机会聆听诺奖获得者等等世界级的学者的讲座、学校的平台提供各种机会去世界各地交流······视野的开阔让我想要看的风景更多,想要得到的够多。
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我真正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个群体里感受到思想的归属,孤独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消失。
我越来越坚信走进大学,尤其是走入一所好的大学的路是正确的。
而随着在大学接触到的大神越来越多,大学无用简直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笑话。
我不否认,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交给我们的很多知识都是过时的,但大学并不是无用的。
你看,改变这个世界的人大都名校出身:比尔盖茨之于哈佛、巴菲特之于哥伦比亚大学、扎克伯格之于哈佛、李彦宏之于北大、刘强东之于人大、雷军之于武大······
大学越好意味着起点越高,你的视野会因此更加开阔,你的人脉也会是普通大学,更不必说是没有读过大学的人无法比拟的,而你的想法也会因为每日跟更优秀的人群碰撞而愈发不同。
虽然,这些大神中,有一些中途退学创业,但头顶名校光环所带来的人脉关系和平台无疑对他们的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我相信如果没有大学带来的丰富资源开阔他们的眼界,他们很难具有前瞻性的眼光确定自己创业的方向。
当然,不能否认,如果不努力把握,再好的大学也无用,所以才会有大学生回家卖猪肉这样的耸动新闻。因为他们不够优秀或者没有勇气更优秀。
而对于那些没有读过大学却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人,我只想说,他们一定付出了常人想象不到的艰辛才走到现在这样的位置。他们的努力一样不少。这样靠自己打拼出来的人一定不是当年那群只会耍嘴皮子的第二种人。
4.
而大学让我明白的更重要的一件事是:比起找一份赚钱的工作,让周围人羡慕,大学教给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如何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初高中所有人都忙于学习(不管主动还是被迫),除了一级一级的往上升,大多数人根本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未来要干什么,连高考填报志愿都可能是父母老师齐上阵,哪个看起来未来就业前景好就报哪个。
不同于那个阶段,大学给了我们更多尝试的机会和自由,不论是课上还是课外活动中。只要你敢尝试,你就可能不断的挖掘出自己的潜能。
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有些人因为参加学校的话剧表演而爱上演员这个职业;有些人因为加入辩论队而成为一名优秀辩手;有些人从小白一枚成长为摄影师;有些人开始学瑜伽,准备做教练;有些人开始尝试写文章,做公众号,并打算以此为职业……
原来埋在内心很深、很久、或许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在大学阶段有时间和空间去复苏生长,直到长出连自己都惊异的模样。
你也会逐渐明白:那些不断突破自我的尝试为你打开的新天地,那些成就感,远不是金钱能给你的。
多年以后,也许你在外人眼中已经是事业有成,或者,在外人眼中,你活得似乎不那么成功多金,但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无论如何,你都可以在心里一笑:因为有所好,我活的很充实呀!
(仅以此文献给即将高考的孩子们!)
码了这么多字,点个赞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