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十讲|《第六讲自动化读写》读书笔记(3)写字自动化与写作自动化

摘要:我们的题目是“自动化读写”,其中还涉及“自动化写作”。那么自动化写作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由于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我们在这里简单提及。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读写自动化,关于写的自动化,主要指的是写字的自动化,即书写技能的练习,追求迅速而又理解的书写。但在这里,我们更强调的是写作的自动化,而不仅仅是写字的自动化。

为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进行分析。是写字能力即能正确、流利、快速的书写更重要,还是写作能力即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更重要?显然,对于写作自动化而言,更重要的是后者。儿童要达到写作自动化,并非仅仅通过足够数量的书写练习就能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书写练习量应不少于1400页到1500页,这包括其他形式的小记录练习。然而,数量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质量。

之前讲过,小学一年级儿童在学习书写时,要求不宜过高。每天书写到一定时间、一定量就应该停下来,因为他们的小肌肉尚未发育完全,过早或超强度的训练会导致握笔姿势问题,甚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从二年级开始,可以逐步加强对书写的要求,要求二年级写的规范,三年级写的美观。二三年级是书写的黄金期,也是训练写字自动化的关键时期。但我们的重点并非仅限于此,而是更重要强调儿童组织语言的能力,即写作自动化。

思考:前几年学习书法的时候,我的书法老师招生的学生是从一年级的小朋友开始,当时我就不大理解。既然是教小朋友写字、学习书法,为什么不是在一年级之前,也就是读学前班的时候或读大班的时候,这时候通过专门的书写练习能够更快的适应学校的书写。当时书法老师解释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之后进行了常规教育,能够坐得住、能够守规矩。今天我读了魏老师的书,我才明白原来从一年级的时候学习写字,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他的小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全,过早的去训练,会导致握笔姿势不正确,甚至挫伤孩子们的自尊心。

摘要:写作自动化并非一种物理性的书写能力,而是心灵性的写作能力。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理论中所遗漏的一点,而这一点遗漏妨碍了其在智力领域概念的完整性和逻辑的自洽性。与阅读自动化相对应的,应该是写作自动化,而非写字自动化。写字与识字相对应,因此,我们将苏霍姆林斯基的“读写自动化”中的“写字自动化”改编为“写作自动化”,或称为“自动化写作”。

思考:魏老师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因为写字与写作确实不是同一个概念。阅读自动化对应的的确应该是写作自动化。

摘要:那么,什么是写作自动化呢?它指的是能够轻松的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实质上是一种翻译能力,即将内部的心灵语言、思想感情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而阅读自动化,则是将字词句篇翻译成意义与画面的能力。两者都是书面语法的默会、纯熟,与是否学语法无关,而是一种语用的、技能性的表现。

写作自动化与未自动化的区别在于,自动写作时,注意力聚焦在思想与情感上;而未自动化写作时,则聚焦在字词上,缺乏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学困生往往无法准确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未自动化的表现。他们并不缺乏思想、情感或故事,而是缺乏将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的能力。词汇量虽有一定限制,而关键在于恰当的运用语言的能力。生活中很多人能说会道,但写作时力不从心,这正是缺乏写作自动化能力的体现。

思考:这时候,我非常想问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够实现写作的自动化呢?我们家小外甥女生活中真的是能说会道的,但是写起作文来,甚至二年级写话,简直是动不了笔的。而我在生活中不算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可要写的时候,我也写不出,就像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倒不出。

摘要:通常来说,写作自动化比阅读自动化滞后一年。如果儿童在三四年级完成阅读自动化,那么写动自动化最早可能在五年级完成,当然也有些儿童可能在四年级完成。这意味,着在课程设计上,阅读自动化完成后,我们就应该考虑写作自动化的课程。写作自动化课程并非仅在高段进行,而是从低段的读写会开始,逐渐过渡到三四年级的自由写作,再到高端的写作自动化核心课程。

单纯从书写训练来看,我们可以从读写绘过渡到图画加文字,再到纯粹用文字写作,进而到半命题写作,如续写、补写、仿写等,再到自由写作,最终将写作与课程紧密结合。这一课程设计的逻辑与原理,与我们之前所讲的自动化读写理念一脉相承。

思考:刚才我还在感叹,今年我不应该报名担当者的整本阅读的课程,我应该报魏老师的自由写作的课程。读了这段话后,我才发现确实是先实现阅读的自动化,再到写作的自动化。但是我也很想问一个问题,那我们成年人如何实现写作的自动化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