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来自河南大学心理学系的杜岸政老师如约而至,为我们带来了《青少年常见情绪问题与对策》的精彩讲座。在这次讲座里,杜老师分享的是满满的心理学知识,对于从教的老师来说适用度很高。
在杜老师的课上,我认识到了“行为的背后都是情绪在作怪”。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制止行为,而是关注情绪以及情绪背后的认知,甚至是原生家庭和孩子的童年。
最近网上一直流行这样一句话:“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可见,童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情绪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大多都是因为原生家庭问题重重。可见,家庭对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我想让我的孩子和学生都成为幸福快乐健康的人。我想用自己的爱与力量帮助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但是,在现实中我做得并不好。作为母亲,我也会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在孩子身上,我也会因为孩子一时的调皮捣蛋不听话而吼叫,我也会因为孩子没有按时完成某项任务而生气……这些事件此时已经涌入我的脑海,我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懊悔惭愧。一年前,我都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也在慢慢地改变自己,控制情绪,去读了《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沟通》《正面管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等等育儿的书籍,从书本里学到的知识很多,也帮助了我很多。
但给我最大帮助的应该是滋养式的爱。有这样一句话:很多人暴躁易怒,是因为他从来没有被温柔以待。当一个人被温柔以待之后,他也会把相同的爱传递给他人。因此,我们要想获得他人的爱,就要先爱人。爱是相互的,可以传递的。同样,孩子和学生也一样,当父母老师付出满满的爱,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被融化,会被感受到,并去学习传递。希望我可以成为温柔坚定、情绪稳定的母亲和老师。
有情绪是正常的,作为父母和老师要用理解与关怀的态度去看待。在孩子或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时,多与孩子或学生进行共情式的交谈,帮助孩子一起分析行为背后的情绪,情绪背后的原因,找到问题对症下药。通过与孩子的相处,我也积累了一些应对孩子时的经验与教训有:1.鼓励孩子勇敢表达、发泄情绪。可以直接通过笑、哭、生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制止孩子的一切行为。2.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自己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开朗的父亲,情绪稳定的母亲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根本,所以父母必须先以身作则。3.交给孩子转移、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比如:哭泣、呐喊、运动、倾诉等等。4.多陪伴,多鼓励,多用肢体语言表达爱,让孩子或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拥抱、抚摸、谈话、温情注视等温暖的相处方式和孩子建立依恋关系,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做好父母是一辈子的修行,不要急功近利,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何必怒目而视,水火不容呢!老师如此,学生亦如此。让我们一起做情绪的主人,一起走向幸福快乐健康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