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用理解和共情的声音——不带评判,又总是坚持事实——逐渐开始替代她在生活中一直听到的那些苛责的声音。这就是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内化,即接收进他人的声音,并最终把它变成自己的。
我最近不喜欢老公和我说话,因为他一张嘴就是结论性的语言,直接让我没有表达的欲望。
有时候我也会对孩子和老公使用结论性,反击性的语言,这样的表现都是拒绝接收他人的声音,只看到自己,只表达自己的语言,而听不进心里的声音。
02、有了耐心、投入、客观和最重要的共情,我们才能进入到第三个阶段——整合。当我们的视野能扩展到涵盖整个画面时,我们就能看到对方的整体,既包括“好”的部分,也包括“坏”的部分。我们会学着去看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而放下那些其实无关紧要的部分。我们一路上经历过的那些周期性“颠簸”只是用来提醒我们要慢下来多加注意,而不是告诉我们说我们已经失败了,需要从头再来。
03、共情如何强化我们的关系,如何引领我们发展出对他人和对自己的更深入的欣赏。
亲密关系阶段一:理想化
如果我们把一个人当作一个物体或一个东西来爱时,我们会想让那个人保持不变,这样就能与我们在头脑中构建出来的图像相符,而那个图像是经过仔细打造来满足我们的需要的。心理学家把这种将注意力只集中在自己身上的行为叫作自恋,它让我们无法把对方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人。对方的意义也只在于其能给予我们什么。现实情况也都按照我的需求、我的愿望、我的恐惧和我的渴求来进行定义。这个世界就只缩减为被爱的需要。
亲密关系阶段二:两极化
如果没有共情来为关系的发展指路,我们就没有从两极化阶段发展到整合阶段的希望。
两极化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泛化、非黑即白现象和投射
。亲密关系阶段三:整合
“在实现我的过程中,我讲出了你”也是共情的一种有力表述。只有在实现我的过程中——在了解我自己、发现我自己、觉察我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情绪的过程中——我才能讲出你。只有当我完全成了“我”,我才能准备好全心全意地——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进入一段关系。发展出自我的意义就是为了把自我放在与他人的关系当中。生活全都与关系有关。就像布伯所说:“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