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福、多寿、多子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无比崇尚的精神追求。特别是当我们祝愿人家子孙兴旺时,往往会赢得最诚挚的谢意。虽说到了近代,我们为了祖国的进步和发展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传统的思想观念几千年传下来,对人们的影响始终是特别深刻的。
尤其是在这篇《螽斯》当中,这首诗对人丁兴旺这一美好祝愿表达到极致。
『原诗』
螽(zhong)斯
螽斯羽,诜诜(shen)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hong)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
螽斯,也就是蝈蝈。是隶属蝗虫类的青色飞虫,能用长腿摩擦翅膀发出声音。一次产卵很多,繁殖极快。
诜诜,形容羽毛摩擦发出的声音盛多。
振振,兴盛的意思。
薨薨,和诜诜的意思相近,也是形容声音盛多。
绳绳,连续不绝的样子。
揖揖,也和诜诜的意思相近,形容声音的盛多。
蛰蛰,昌盛的意思。
『译意』
(独唱)螽斯振翅膀,声音阵阵响;(合唱)祝你子孙啊,又多又像样!
(独唱)螽斯磨翅膀,成群飞上天;(合唱)祝你子孙啊,绵绵永绵绵!
(独唱)螽斯磨翅膀,一齐飞拢来;(合唱)祝你子孙啊,昌盛一代代!
『解析』
《螽斯》,《国风》中《周南》的第五篇,是《诗经》比体的一个例子。
朱熹分《诗经》六义为三经三纬。三百零五篇的经文,分为风(十五国风)、雅(小雅、大雅)、颂(周、鲁、商三颂)三类,称三经;而作法可分赋、比、兴三体,称三纬。
朱熹曰:赋者,赋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意思是说,赋是平铺直叙,不加渲染。比是以那物来比喻这物。兴是先说别的,来引起真正想说的事情。
但是,拿赋体来说,比较容易分辨。《卷耳》篇从头到尾描写主妇采卷耳时的所见、所闻、所作、所思,是典型的赋体。而《关雎》篇,朱子自己就把它处理成兴而兼比的诗了。也就是说既是比体又是兴体。先说河里的雎鸠,再引出青年男女的情爱,是为兴体;而用雎鸠鸟儿的雌雄合唱、鸣叫嬉戏,来比喻眼前的优雅君子也要寻找良好伴侣了,又是比体。从这首诗来说,有点比兴难辨。不过,《螽斯》诗是篇典型的比体。
螽斯,此诗所以以它来命名,是因为它产卵众多,繁殖又快。并且每一小节的前两句都是先来描写它磨翅膀的情形,以其声音的盛多来彰显个体之多。这在接下来的后两句中对人家多子多孙的祝愿,起到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作用。用前两句的“彼物”来比后两句的“此物”。是《诗经》中比喻法的“比体”,而非直陈法的“赋体”。
《螽斯》三个小节,连续用螽斯作比三次,但意思不变。三个小节的内容也很相近,先后仅仅换了三个叠词。这样诵咏起来不难感觉到祝贺的意味愈加浓重。简单的音调,反而显得韵味隽永。这是《国风》的一大特色。
再者,拿螽斯来做比较,给人一种纯净的自然美。好像大家唯一的心愿便是多子多孙,世代昌盛。在这里也不难感受到,远古人民生活的纯朴、自然。虽然古朴的原始农业社会生活条件艰苦落后,但那简单的快乐却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潺潺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