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13条改革方案涵盖金融监管、老龄工作、科技创新和农业农村等多个领域,旨在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提升治理效能落地见效。改革春风吹满地,祖国处处显生机。我们要认识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一刻不能停,用心感悟机构改革中的“变”与“不变”,做到主动应变求变,以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变”的是更加美好幸福的人民需求,“不变”的是枝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方案中指出,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进入新时代,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分层次等多元态势,同时也面临着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突出困难。养老既是人生大事、家中要事,也是社会大事、国之大者,涉及亿万家庭幸福和百姓福祉。在推进机构改革历程中,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为民情怀。我们党把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不同时期作出相应部署。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用一系列显著改变回应了群众对于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热切期盼,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变”的是更加全面准确的政策体系,“不变”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基调。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改革浪潮如风雷之势在神州大地涌动。十年回首,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再到人民幸福安康,无不彰显出日趋全面准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推动制度创新,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机构改革方案指出,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等职能。加强党对科技领域的领导,是事关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关键一环,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唯有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变”的是更加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不变”的是偏向虎山行的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此次机构改革方案有6项涉及金融监管领域,将主动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全党上下、各行各业要坚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争姿态,拿出“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在跨越历史雄关中朝着光明未来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