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妈妈老说头晕,姐姐说去检查检查吧。
周二开始,我就忙的不可开交,连自己的药也顾不上吃。只能让木子全程陪同,接去医院,挂号,回家拿东西,接爸爸。
本来周五做手术,专家提前来了,周四上午。我上完课立马坐车赶去,就这样去了都快十点了,路上一直埋怨公交太慢。
幸好,还赶得上。一共21人,排队在第七个。还算是不错的位置。我们开始陪妈妈等,一个上来了,两个上来了。大家其实都在紧张,尤其是当事人。妈妈看上去很害怕,但是又不敢说,快轮到时说手在发抖。
等待中,有两个年轻男人,排在我们后面,一起在服务台聊天。语气中都是调侃,空气中有了一丝轻松的味道。妈妈也在尽量放松,听到对方的笑话勉强挤出一点笑容。
二
第六个下去了,护士说马上上来接我们,于是准备上厕所,收拾被子衣服。为了方便,也为了卫生无菌因素,提前得把衣服脱光,只穿一件外套。人在疾病面前突然变得赤裸裸了,如同刚来世间的时候一样。
心脏介入室等待区,第六个在等待,最焦急的永远是等待时间最长的那一个,也许是第21位吧。之前,姐姐陪妈妈又上了一次厕所。可能是紧张所致,已经连续上了好几次了。
要进去了,我不想去体会妈妈的心情,只想默默为她祈祷。看见姐姐很紧张,我进去等待室陪她,一分两分,隐约听到里面医生断断续续的谈话,直到听到不要紧,我们心里的大石头才放下来。
听到不需要放支架的消息,我们都很高兴。大概二十几分钟,妈妈就出来了,轮椅推过来坐上。护士陪同我们回到病房,看上去妈妈的状态还不错,还笑着告诉同病房的阿姨一点都不疼。
刚下去时,我们去重症监护室看了一下,好多仪器,满满的人,空气里漂浮着满满的怪味。我憋着气出来,差点吐了。心里想,观察24个小时得多难熬。妈妈看了也很排斥住在那里,孩子气的要回自己的病房。
现在好了,真的不用去了,大家心照不宣地欢天喜地。
三
大关虽然走过去了,难关正慢慢走来。
术后慢慢袭来的疼痛也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这种痛以无声的方式向病人宣战。
两个姨姨也来了,关心备至。聊了一会,妈妈估计开始难受了,让我帮她捏捏手,手麻难受。
我开始在床边坐下,按照她的要求捏,一会说地方不对,一会说我没劲。一会说好点了,有点知觉了。一会又让按一按,一会说重了一会说轻了。
按着按着,我听见她哧溜一声,赶紧停手。于是就骂我埋怨我,我开始向大家解释,这能怨我么?
姨姨,姐姐,邻床阿姨的女儿都对着我干笑,突然发现,好像是我错了。姨姨跟姐姐赶紧过来换我,问长问短,开始给妈妈捏按。捏了一会,又烦了,说捏的更疼。大家才停手,一个多小时叫护士过来放气,这样会舒服点。
原来,在强大的病痛面前,没有了妈妈女儿的角色,有的只是生命的脆弱和需要慰藉的心。我错了,我还把她当成强大的妈妈,把自己当成需要呵护的女儿。
陆续放了三次气之后,妈妈的疼痛才有所缓解,慢慢恢复理智,向我们述说刚才那几波巨大的疼痛,真是难忍啊!
四
除了疼痛,还要忍受生活最基本的不方便。吃饭和上厕所。
姨姨给熬了米汤,很香。有枣,黄豆,花生,葡萄干,薏米。医生让多喝水,一回来就一直在喂水。
姐姐骑车去买了混沌,回来给妈妈喂,正好也饿了。从昨天开始就没有怎么吃东西,一直在紧张。现在知道饿了,要吃东西了。
一会,一碗混沌就吃完了,姐姐再给喂一口汤,妈妈就烦了,说咸死了。
一会大家都陆续走了,病房恢复了宁静。也许放了几次,难受的程度降低了,妈妈的情绪平静了。好大一会都没有叫难受,问用不用放气,还说不用。
夜色降临了,窗外点点灯火。病房里只剩下了陪护亲人。我们不准备打饭了,姨姨送的米汤就够我们三个喝了。
先给妈妈倒了一碗,刚开始姐姐端着给喂,因为是稀饭,于是就倒着喝。喝了几口,妈妈谈火了,责怪姐姐灌的太快,自己端着去喝。
早上喂水时,我就已经被骂了一顿。可能没经验,我把水杯里放一根吸管,把管放到妈妈嘴边给她喝,可每次喝完都从嘴边要流出来,而且老是喝不到多少。我也赶紧变换姿势,可也不知道什么问题。
旁边的阿姨,看到这个情形,开始跟妈妈开玩笑。阿姨刚刚还埋怨女儿,张开嘴时你不喂,不张嘴时你喂。两个人最终一致觉得,还是自己能靠得住,孩子们什么都不懂,非的让他们躺到这儿才能体会自己此刻的心情。
诸如此类的琐事,多得不愿细数。父母子女一场,到头来还是互相关爱互相伤害。既然做了亲人,一辈子就无法分开,这就是血缘的力量。
五
晚上我也没有回去,跟姐姐一起陪护,宝贝知道了打电话跟我生气,后来干脆沉默不语,电挂掉了。
因为这周除了周一,一直忙着没有回去,孩子可能不适应了。后来在QQ上跟我聊天才说是因为想我了好几天没见,想让我回去。
这也是血缘,一代又一代,不断的接续着,有好的性格习惯的传承,也有坏的性格习惯的紧紧跟随。很多东西都是我们无法去掌控的,小到孩子是不是会按自己的愿望成长,大到生老病死。
很多人在医院看到了年老的难堪与无奈,看到了疾病的折磨与痛苦,看到了新生与死亡,觉得生命脆弱,也觉得生命可贵。
那么,我们对于父母子女,到底该如何看待呢?生养孩子就只是为了防老吗?惧怕老了,走不动了,没有人搀扶?还是惶恐病了,疼痛难忍时,无人陪伴?
在医院里,我看到的,只有自己能给自己力量,自己能帮助自己。哪怕是子女也不能真正的体会父母的切肤之痛,当手术室大门打开时,永远是自己一个人进去,去面对那些冷冰冰的仪器。面对医生,面对疾病,心存敬畏,没有了赤身裸体的羞耻感,只有对生命可贵的虔诚。
孩子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同行的人,同行一段长长的路,再陪伴父母走向人生的华美。
老了,病了,不要埋怨子女,不要依赖别人,要相信自己,享受生命渐进的过程。要在年轻的时候在心里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等年老糊涂的时候能变得开明睿智。
人生如四季,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精彩。老了,病了,多么像萧索的寒冬,瑟瑟寒风中,一杯热茶无处话凄凉。
2017.12.21 萧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