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自己去做点事情,中年危机始终没办法打消,如果不是自己的事业。”橙梦的微信跳出顺华的留言。
顺华是橙梦的同乡,今年37岁,大学学的微电子,那时候微电子是最热门的专业。本科毕业后,顺华南下深圳,此后十五年便一直在手机通讯行业耕耘。前十年,顺华在这个行业做得很顺手,从一家企业跳到另一家企业,工资跳一次就升高一级,他也得以在深圳买了房买了车。
可是从五年前开始,他就开始有了浓浓的职业危机感,一方面所在的手机通讯行业逐渐衰弱,一批一批的公司倒闭,裁员潮来袭;另一方面,年龄带来的职场压力越来越大,那种飞来飞去,倒时差,一周上班六天的工作强度让人越来越疲惫。
回首自己的职业之路,顺华感觉自己一事无成,心力交瘁。他一直筹划着想要做点自己的事情,也考察了很多方向,入股了朋友开的便利店,联系了同学商量通讯行业的创业项目……
去年因公司倒闭,顺华失业了,他思来想去,注册了一家贸易公司,但是在公司运营前就遇到了很多的障碍。顺华又重新找工作,凭借自己扎实的英语和对周边国家例如印度的熟悉,他很快又入职了一家高科技公司。
可是他早已厌倦了这种为钱而打工并跳来跳去的日子,他找不到职业的归属感。心中一直有一个创业梦,觉得只有做了一家自己的公司,才算有了自己的事业,才会有职业的归宿。
顺华的留言让橙梦想到了商学院的同学平,平和顺华年龄相当,大学也学的电子科学,本科毕业后工作没几年,便凭着年轻人的冲劲和自身的技术,和几个朋友创立了一家软件公司,并坚持到现在。
在别人眼中,平是创业者,是公司老板,是有胆识的青年才俊,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沉着冷静和成熟。可是同学私下聚会交流时,平的眼神和言语中却常常透着忧郁和无奈。公司纷繁复杂的事物,公司的发展前景时常让自己烦心不已,但是作为创始人,他还必须在员工和合伙人面前,表现的坚强乐观。
橙梦问平:“身边很多人都想去创业,你对创业有啥感悟或建议没?”
平回答:“(1) 尽量2~3人搭伙创业,互补很关键,确定好如何分钱和分工,以散伙的心态来合伙;(2)尽量业务导向,先养活自己,然后做到精致,产品和服务好是基础;(3) 尽量选自己最擅长的方向;(4)尽量用最小化边际成本甚至零边际成本,实现最大化利润,能做成指数化公司是最理想状态;(5)尽量不要创业,创业失败早点关门别瞎坚持。”
橙梦笑:“最后一条很有特色,其实很多人有中年职场危机。”
平:“在哪里好好工作都有前途,创业不能改变中年危机,反而可能使危机来得更快。”
“有点围城的感觉,”橙梦思考着:“什么才是解决或者提前预防中年职业危机之道?”
像师兄乐者一样,39岁被迫从国企辞职,40岁成为年入几百万的创业者。可是在此之前的二十年,他本职工作是学物理、做科研,业余教物理、培养小小科学家。他每天工作到很晚,也没有周末。你问他现在感觉如何?他说,压力很大,没日没夜的干,真的很辛苦,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像同事世臣一样,40多岁了,从读研开始一直工作生活在同一个院子里,只做过一份工作——科学研究。偶尔会忧伤,觉得生活太单调,当遇见自己解决不了的科研难题时还会抱怨这该死的科研。可是你问他,如果重新来过,会选择科研吗?他会迟疑思考一下,然后慢慢说,还是会,我喜欢科研。
像朋友RICKY一样,在外企工作了十七年,遇到公司调整而裸辞,用两年的时间重新探索新方向,重新梳理自己的社会关系,从零开始学催眠,完成了从外企高级白领到自由催眠讲师的巨大转变。而在此之前的二十年里,他每日阅读、书写、思考,从研究佛学到研究哲学,在辞职后的两年里,更是专注学习并应用催眠术。现在的他工作很忙碌,可是他很享受。
像哥哥越一样,好不容易考了医专,毕业后却求职无门,被逼自立门户,和同是学医的妻子一起在乡镇开诊所。从此一年360天,从早行医到晚上,终于成为了当地名医,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临近40岁,想着自己十几年单调操劳艰苦的创业历程,尤其是当面对政府关系、医患关系时,他也会抱怨这该死的诊所,抱怨自己除了看病,其他什么都不会。可是你让他再仔细总结自己的人生,他又会很庆幸年轻时求职无门,所以只能拼尽全力,低头创业。至少今天的他,没有所谓职业危机感,也能在医好一个个病人的过程中收获到快乐和价值,同时也积累了财富。
解决或者提前预防中年职业危机,不在于是打工或者创业的形式,而是什么时候你能找到自己最核心的那一件事,专注地拼劲全力。
不过就算你找到了这件事,也专注地拼尽了全力,你依然会有烦恼,会有新的危机。但只要你能在仔细思考后说:“就算重来,我还会如此。”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