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考完试之后,我利用不上课时间和午休时间把全班同学的试卷批阅完毕。
今天谈及的“弱势群体”不是随班就读生,也不是天生学习吃力的孩子。这些孩子们形成了一组群体的弱势力量,成绩没有那么出色,表扬的声音也很少回响在他们耳边。难道这些孩子真的永远归于平淡,没有出色的那一天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今天考完试我像往常一样习惯性的分析考试成绩、进步的同学、考的不好的同学的原因。发现了一个众人皆知的现象:好学生总是每次都考的很好,进入了稳定期,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却怎么也考不好,无论我鞭笞责骂,还是不起效果。我把这样的学生归为“弱势群体”。班里像这样的孩子占据了三分之一。该怎样让这些孩子优秀起来呢?每到考试开始愁人的思考这个问题,也困扰着我。
今天我给这些孩子又换了换座位,集体移动。实行帮扶政策,一组优秀的帮扶一组弱势的,并冠名了“师傅”和“徒弟”,以此引起孩子的向善、好学心理。也告知他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并将此项活动实行了积分制。(例如一对师傅帮扶一对徒弟成功考取90分以上,就可奖励20分,用于错题帮助讲解和辅导。)孩子小,尽力而为吧!我想这也能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吧。
在学习的路上,总有一些与你的期望背道而驰,不想产生“习惯性无助”,更不能只用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摒弃有色眼镜予以倾听和信任,正确评价因势利导,利用团队帮扶,力争让这些弱势群体成为班级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