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名相:治国有方齐家无术的姚崇
主讲:姜鹏
在除掉姑姑太平公主以后,唐玄宗李隆基终于真正地把权力握在自己的手中,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一说起唐玄宗,我们很容易想到开元之治。在开元之治中,唐玄宗和他的心腹大臣们共同创造了唐朝历史上最辉煌,也是最繁盛的时代。这一讲,我们着重给大家介绍一下唐玄宗的几个宰相。
唐朝四大贤相,他们分别是杜如晦、房玄龄、姚崇和宋璟,前两个大家很熟悉,这是太宗时期非常重要的两位大臣,而后两位则是玄宗时期的宰相。
那咱们就先说说姚崇。姚崇这个人很有意思,年轻的时候不爱学习,喜欢打猎,等到20岁的时候,突然遇到一个算命的,跟他说他以后能当宰相,于是姚崇就改邪归正,发奋努力,进入到官场。我们之前介绍过,武则天有一个特点,就是她很擅长发现、任用人才,这个姚崇当初就是在基层的位置上被武则天发现,然后火箭式提拔,仅仅两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小小的郎官,变成了宰相。
在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之后,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拍手叫好,说太好了,武则天终于被赶下台了,唯独这个姚崇,非常难过,当时神龙政变的那些功臣,包括张柬之、桓彦范这些人,就问姚崇说,武则天被赶下台了,这么好的一件事儿,你哭什么哭。姚崇回答说,我侍奉则天皇帝这么久了,现在突然把她老人家赶下台,我怎么会不难过呢,这不过是尽到一个臣子的本分罢了,如果我为则天皇帝哭泣会让我受到惩罚,那就罚吧。宁可领受惩罚,我也要表达我对则天皇帝的感情。他跟我们以前讲的许善心是一样的,并不能把这个理解为是一种简单的愚忠,而是一种不见风使舵的一种精神。在这个里面我们要注意,并不是说两个意见相左的人,两个意见不同的人就一定是一个对一个错。
在这个过程当中,发动神龙政变的张柬之有没有错?没有错,他是很有担当的一个人。为了规范政治秩序,可以说是把身家性命给压上了,非常有能力,非常有担当,当机立断做了这么大的一个事件。
那么张柬之是对的,姚崇就是错的吗,不,姚崇也是对的。姚崇我们刚才讲,他所体现的我们平常所说的做人要有一定的道德底线,张柬之践行的是公德,以天下为公,那么姚崇践行的是什么?是私德。作为一个个人来说,你不能一看别人倒台了,树倒猢孙散,甚至见风使舵,这个是不对的。
姚崇非常如愿的领到处罚了,被贬到地方上去了。但是姚崇的这样的一种品德,他不同于那些投机派这样的一种品德,后来继续被李隆基所欣赏。李隆基做皇帝以后又把他给调回到中央,而且发现这个人的确有才,又让他做了宰相。那么当时姚从已经是64岁了。
我们今天讲到唐玄宗这段历史,经常说开元盛世、开元之治,但是在李隆基刚刚继位的那段时间,整个唐朝的局面并不算好看。政治方面,自从武则天时代开始,任人唯亲以及跳过正常的相关制度去任用自己想用的人,这种现象频繁出现。后来在韦后掌权的时代,也是任人唯亲,这些人肯定是用各种各样的非常规的手段被提拔上去的就导致了当时的政治秩序的被破坏。而在社会生活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方面,唐玄宗继位以后运气不太好,很多地方接连的出现了蝗灾,古代农业社会,蝗虫的灾害是比水灾旱灾更加可怕的一种灾害。这些问题其实在姚崇担任宰相期间,一一的都被顺利的解决了。所以姚崇当时人们称呼他叫救时宰相,哪出问题了他就都去救。
从这些方面来说,姚崇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又有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很容易单一化脸谱化,一说到这是一位贤相,都觉得那肯定是道德楷模,各方面的品质能力都是一等一的优秀。但是,实际上我们这个世界上人无完人,对于人物的评价永远不能这样,过于简单化,过于脸谱化。
同样的我们在看姚崇的时候,我们刚才讲了他有优点,忠心耿耿,能力很强,但是他也有毛病,比如说,心胸比较狭隘,刚一上位就排挤了和自己有矛盾的另外一位宰相张说,这个人我们在后面几讲里面人重点提到这个人。张说很有意思,姚崇这个人也比较自大。有一次他就问自己的下属说,你觉得我可以和历史上的哪一位宰相相比,领导问这个问题,就等着你来拍马,其实他是给你一个拍马屁的机会,对不对?你就往好里说对吧?诸葛亮、萧何谁好听说谁,但没想到这个下属他不是一个喜欢溜须拍马的人,是一个正直的人,压根就没理他。姚崇一看就没趣了,那就只能自问自答了,他就接着问找台阶,说你看我跟历史上的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的管仲相比怎么样?跟古代的晏婴比怎么样?哪个更好,意思就是说我应该不比他们差了对吧?然后他这么一说下属听不下去了,这个人太正直了,不仅不喜欢溜须拍马,非常正直,马上就把他给弹回去了,您也太自以为是了,你怎么跟他们比?
你看管仲也好,晏婴也好,那都是大格局高瞻远瞩,你不过是个救时宰相,就是个救火大队的队长,对吧?我们今天觉得姚崇能够救火,能够成为救时宰相也很不错了,但是在当时的人看来,你要跟古代的名相比那是差的一大截。你说领导他喜欢听这样的话对吧?就换成你会这样对领导吗?你对领导不满最多,背后说说吧对吧?怎么可能就当面说领导,你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领导。
姚崇听了以后很不高兴地说,你以为像我这样的救时宰相很多吗?言外之意我其实也是一个不多见的好宰相。
姚崇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不擅长家庭教育。今天有一个词叫坑爹,他在家庭里面他就扮演爹,他是被坑的爹。坑他的是他亲生儿子。但是回过头来说,这个账要算在谁头上,就要算在姚崇自己整顿家风,教育子女无能。
所以他在政治上面跟在家庭当中扮演的角色,从成就上来说可以说是判若两人。姚崇做宰相的时候,他曾经一度跟另外一个名字叫魏知古的人一起搭班,当时宰相除了姚崇,还有一个叫魏知古的人,这个故事就跟魏知古有关系。
魏知古出身小吏,在唐朝中期经常是这样小小的一个官吏,只要你有能耐就有机会升迁,也是受到姚崇的赏识,后来魏知古受到提拔,一路就做到宰相了。因为有这样一层关系在,姚崇心里面其实是俯视魏知古的,觉得你是我提拔的,所以内心他是比较轻视魏知古,他认为虽然你也是宰相,我也是宰相,但你不能跟我比,我们不可能是平等的。
魏知古这个人开始是巴结姚崇的,但是后来做到宰相了,就觉得自己也很了不起,还被姚崇轻视低看心里就有点不舒服了。后来魏知古被姚崇排挤,排挤到东都洛阳,到那儿去负责选拔人才去了,对于遭受排挤,当然魏知古心里是不开心的。
恰巧姚崇的两个儿子也在洛阳,唐朝的时候,虽然首都还是在长安,但洛阳已经非常重要了。姚崇两个儿子不知道魏知古和姚崇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还以为魏知古是我父亲提拔的人,是我父亲的门生,你看我要去跟他打个招呼走走门路,他应该是非常卖面子的对吧?
这两个人就接受了一批想升官,或者说是想博取功名的人。收受了他们的贿赂,然后去找魏知古,要魏知古照顾,因为魏知古去负责选拔人才的,等于是给他开一张名单,这些人你都要提拔,魏知古把这些情况都记录下来了。
完成工作以后,他到长安向唐玄宗述职,于是就把姚崇两个儿子这些不法行为,一五一十的向唐玄宗做了汇报。唐玄宗掌握情况以后,他就找姚崇来聊天了,聊天的时候装作不经意的问了一下说,你儿子最近情况怎么样,现在在当什么官?姚崇明是非常聪明的,皇帝无缘无故的问起我儿子怎么回事?想必是这两小子给我惹祸了。他做爹的管不了是一回事情,但是儿子的德性他是知道的,然后他脑子里面就开始盘,姚崇应该是非常迅速的在脑子里面把这个事情给捋清楚了。
他一下想到魏知古正好不久才从洛阳回来,很有可能是这两个儿子去找魏知古,有什么把柄落在魏知古手里了。他心里面猜到了八九分,又非常迅速地找到回答皇帝的话语策略。姚崇就跟唐玄宗说,我一共有三个儿子,其中年纪大的那两个在洛阳,这两个孩子不成器,经常被一些声色犬马所获,做事情也不谨慎,我没有把他教育好。想必是他们去找魏知古走门路了,应该是惹了祸了,这两个儿子真是不孝。
姚崇的回答倒是让唐玄宗有些意外,唐玄宗一开始以为姚崇会为自己的儿子隐瞒,没想到他这么坦白地承认了自己的儿子不成器,倒替姚崇的诚实坦荡高兴起来了。他其实不知道这个是姚崇的一个策略。
唐玄宗就问,你怎么知道这事儿跟魏知古有关?姚崇就接着这个话题往下说,他说魏知古在卑微的时候,在做小官的时候,我经常照顾帮助他,我那两个傻儿子肯定以为魏知古会因为这个原因感激我,因为感激我,所以就纵容他们为非作歹是吧?我这两个儿子肯定是这么想的,太愚蠢了,所以他们一定是想办法到魏知古那走门路了,干扰了魏知古的工作。
这个话讲的多有技巧,表面上还是在批评自己的儿子为非作歹,事实上是什么?事实上他给唐玄宗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说魏知古卑微的时候是我经常照顾他,他今天有这个地位是我提拔他的,你换一个角度讲,魏知古从洛阳回来以后,跑到唐玄宗这打姚崇的小报告,岂不是魏知古这个人变成是不厚道了。
姚崇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把事情捋清楚,而且成功扳回了一局,把这个话题给转移了。
本来是他儿子不对,现在是让唐玄宗关注到魏知古这个人忘恩负义,这样的人能用吗?还有资格做宰相吗?果然唐玄宗听完之后,魏知古原来是这样的人,那就把他给贬了。姚崇反而装模作样的替魏知古求情,是的,确是我儿子不对,徇私舞弊,破坏国家的选拔人才的法度等等。
现在陛下不惩罚我那两个蠢儿子,我已经很感恩戴德,你怎么贬斥魏知古是吧?唐玄宗就觉得姚崇的确是很有担当。所以过了一阵子以后,唐玄宗也知道魏知谷跟姚崇之间是关系是不好了,是不可能搭档的,就把魏之谷的宰相给罢免了,因为毕竟能力还是姚崇比较强。
从姚崇和唐玄宗之间的对话当中,我们可以知道姚崇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儿子的,深知这两个人是不孝子孙,当唐玄宗抛出这个话题以后,姚崇他的策略是什么?叫欲擒故纵。表面装坦诚,实际上暗藏玄机,最终导致了魏知古的罢相是吧?这一局我们可以说的确是姚崇赢了,但是这掩盖不了姚崇教子无方的事实。
如果说姚崇在唐玄宗面前的那番话,是为了救眼前之急,那么他接下来是不是应该留心好好教育一下自己的儿子?整肃门风,教你的儿子以后不要再这样干了,对吧?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可惜的是姚崇似乎并没有花大力气,接下来去管教自己的儿子去拯救门风。
所以姚崇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还有后续。姚崇的大儿子叫姚彝,另外一个儿子叫姚异。第三个儿子叫姚奕。三个儿子当中老大老二是混蛋,只有老三人是不错的,老大老二这两个人广交宾客,接受贿赂,当时的舆论对姚崇这两个儿子非常的不满,姚崇还有个亲信算他秘书名字叫赵会,他身边的人这个特点都是擅长纳贿,他秘书收受胡人,我们今天的话说,接受外国间谍的贿赂,那么这个事情就严重了。
所以败露之后被判了重刑,唐玄宗亲自审问,判为死刑。但是姚崇他还是这个毛病,护短,自己的人犯了错,他不考虑,马上设法去营救这个,使得唐玄宗对姚崇的印象打折扣。唐玄宗这么明白的人,上次你儿子的事情,魏知古的事情,他已经上过一次当了,后来唐玄宗肯定也明白了,所以他绝不会再第二次上你的当了,而且他对姚崇两个儿子的所作所为肯定也是有所耳闻的。唐玄宗对于姚崇所有的不满,趁着姚崇出面营救赵会的时候,就爆发出来了,决定借这次机会打击一下姚崇。
接下来正好碰到一次特赦,按照惯例,凡是不属于重大谋逆,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十恶不赦之罪的,在特赦当中都是可以得到赦免的。唐玄宗特别下旨点名处理赵会,按照唐玄宗的旨意,虽然这个人被免除了死罪,却将他杖责100发配到岭南,严厉的点名处分无异于是当着所有臣民的面重重的扇了姚崇一巴掌。
姚崇虽然是促成开元盛世民众天下,世人皆仰望其风采,却因为一名下属纳贿而遭到如此难堪的发难,可谓是颜面扫地,不得不让我们再度来重新审视古人所谓的修身齐家子弟教育这样的一个话题。
我们之前讲他最小的儿子名字叫姚弈,是他三个儿子当中最有修养的,做事情也比较谨慎,后来做到了礼部侍郎,我们今天讲的部级高官。古人讲叫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一母之子不必皆贤。
唐玄宗这个人其实还是一个跟武则天其实有点像,识人,善于用人,也是挺重感情的一个人。他虽然对姚崇有一些小看法,但是他也是肯定姚崇的能力的,不会把姚崇的功绩全部给抹杀掉。所以姚崇死了以后,他对姚崇的三儿子姚弈还是重视的。姚弈如果能够按部就班好好表现,应该说也是前途无量的。接下来再做到宰相跟他爹一样,完全存在这个可能。
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把这个姚弈姚崇唯一成才的儿子的仕途也给打断了。这个事说起来倒不是姚弈本人的错,而是因为姚弈有一个和他哥哥一样爱闯祸的侄子。姚彝的儿子名字叫姚闳,这也是一个闯祸精,跟他爹姚彝一样,那么这个姚闳他当时在一位宰相名字叫牛仙客手下任职,牛仙客后来生病了,生病以后你要隐退就要要辞职,对吧?姚闳居然不知天高地厚,逼着病重的牛仙客要他写仪表,要求他推荐自己的叔叔姚弈,接替他做宰相。
牛仙客自己想推荐是牛仙客自己的事情,你作为下属怎么可以要挟宰相,推荐谁来接替他对吧?这件事情被牛仙客的老婆给告发了。唐玄宗闻讯以后,雷霆大怒,判了姚闳死刑,你居然敢干预国家宰相人选。那么作为叔叔姚弈也因此受到牵连,虽然不是他的错,但是他侄子逼牛仙客要推荐的人是他,姚弈莫名其妙的受到牵连,被贬到地方上去做地方官了。
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叫什么?叫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姚弈是被愚蠢的侄子给害了。那么按照我们之前分析的,如果姚弈他不出岔子的话,凭着自己的本事做宰相,完全有可能,却给姚闳这一闹全砸了。
问题是姚闳为什么会这么轻狂,这么愚蠢?我觉得根子还是出在他爷爷姚崇,不善于教育子女,教育子女完全失败这一点上。姚闳张扬而不知深浅,应该是从他父亲耳濡目染来的,甚至 比他父亲还厉害。在姚闳成长的过程当中,大概是不知道什么叫收敛,什么叫约束,才会胆子大道要挟重病在身的宰相,在仪表当中就让他去推荐谁。
所以归结到底,姚彝姚闳父子他们所犯的错误,应该是姚崇生前教育和修身齐家的失败。这是姚氏家族走不远的重大原因。
和姚崇同时代的宰相当中有一位叫卢怀胜,还有一位叫张家珍。
这两个人的能力跟功绩其实是远远比不上姚崇的,称不上是名相,但他们两个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严于修身齐家,言传身教,把孩子都教育得很好,所以他们两个自己能够做宰相,他们的子孙后来也能够做宰相,整个家族就一直繁荣下去。
整个开元时期的名相当中,恰恰是这个能力最强,成就最大的姚崇。他的子孙后来就默默无闻,再也没有一个人出现在政治舞台的中心。一个家族昌盛不昌盛,你个人的成就当然很重要,但是你怎么传承下去?修身齐家是中国古人一再强调的关键法门。如果你把这个东西给忘了,养几个不孝子孙,一辈子的努力都白花,这是姚崇这个故事给我们的一个启发。
我们下一讲跟大家具体探讨一下,看看卢怀胜跟张家珍他们是如何修身起家的,如何能够让自己的子孙继续的成长,家族荣誉能够继续的延续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