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肖申克的救赎》人应该很多,大部分人对这个越狱的故事记忆深刻,不过除了故事,主人公安迪你也一定不会忘记。
还有李安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玉娇龙;《阿甘正传》中的阿甘;《第一滴血》中的兰博等,这些人物都在电影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人说这些人物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这些演员的演技好,所以才让这个电影人物深入人心。
但我觉得演员的演技好并不是全部原因,甚至可以说,演技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因是,除了演技以外,人物要想深入人心,还需要通过故事对人物的身份、欲望、背景、道德四个方面进行特殊设计,才能塑造出更丰满的人物形象。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说这四个方面。
第一、身份
身份一般是用来区分电影人物,而这里的身份主要指的是通过观众印象与人物原本身份的反差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式。
身份除了能告诉我们这个人是谁,是做什么的以外,还可以传递很多信息。而这种信息的传递,在电影故事中,善用的手法就是通过对比来展现人物身份的特殊性,以影响观众对人物的解读。
比如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玉娇龙,在她的第一个镜头中,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非常柔弱的富家小姐形象,但紧接着再次出现的时候,就是武功高强的夜行者,这样前后的反差,与观众的预期完全不符,就会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再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一开始的身份是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突然间因为妻子出轨,自己被误判为杀人犯,然后变成阶下囚,这个身份的巨大转变,能够引起观众对主人公悲惨遭遇的共鸣,让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还有在人物外形上通过对比反差来营造人物形象,比如《疯狂动物城》中的鼹鼠,他的身材极小,却被称为大先生,代表的是一股强大的黑恶势力。
第二,欲望
欲望指的就是人物在电影中想得到,或者想追寻的事物。故事人物一旦展现了他的欲望,就会引起观众对于这个人物的关注度,同时也会影响观众的关注角度,这个时候观众不再是被动的去看人物的变化,而是带着一种期待来看人物是否能够实现欲望。
比如说《第一滴血》中的兰博,当兰博受尽不公平的待遇,拼命逃出警察局后,警察依然不依不饶,非要治之于死地时,兰博内心的欲望是求生。此时,观众就会非常期待兰博赤手空拳的情况下,是如何摆脱警察的追杀,实现求生欲望的。
还有比如说《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欲望就是做好自己,这个时候观众会想一个傻子如何做好自己呢?难道要做好一个傻子?这就引起了观众对于这个人物的极大兴趣。而当阿甘每创造一次奇迹时,都会让所有观众为之震惊,不得不重新回味他那句“做好自己”的欲望。
第三,背景
背景主要指的是人物欲望背后的原因。这种原因的产生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通俗来讲就是“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是因为亲人?因为朋友?还是社会?一般情况下,故事会设定多个层面的原因来烘托背景的复杂性,以此来加强人物的张力。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他的欲望是越狱,而背后的原因有:自己是被冤枉的;内心对自由的向往;报复那个险恶的典狱长;为了朋友等。
越狱本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当他为了欲望去不断克服困难时,就会引起观众的同情,观众会非常期待他愿望的实现,但一般情况下,故事并不会轻易让主人公实现欲望,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设计无数的困难,让主人公去克服。而观众因为期待主人公的欲望实现,就会对主人公遇到的每一次困难感到异常紧张,这个时候观众就会彻底被这个人物带动起来。
第四,道德
在这里,道德主要是指人物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一般情况,故事主人公在开始时是存在道德缺陷的,即不愿承担责任或者一些任务,而当改变事件发生后,人物内心的价值观也会跟着发生改变。
比如《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男主人公的两个女儿,在一开始,女儿们是反对这种训练的,它们觉得父亲是在故意为难她们,所以训练的时候也很不用心。
当两个女儿听到她们即将嫁人的好朋友说:“我倒是很希望有这样的一个父亲,至少他很关心你们,否则我们就会一辈子跟锅碗瓢盆打交道,然后到了年龄就嫁人···你们的父亲为你们挡风遮雨,忍辱负重,就是为了你们能有自己的人生,他又有什么错呢?”
这一段话彻底触动了主人公的两个女儿,第二天便开始主动训练。这就是故事中人物内心价值观的改变,也是人物道德改变的体现。
以上四点就是电影故事中,塑造一个丰满人物常会涉及到四个方面,其实你也可以去验证一下,比如回忆一个印象深刻的电影人物,然后把身份、欲望、背景、道德带入到你的观察里,我相信,这种观察角度的变化,一定会让你有更新的收获。
人物是故事的灵魂,所以,对于一个电影故事来讲,塑造出丰满的人物至关重要。
同样,做为普通观众,了解一个人物在电影故事中是如何被塑造出来,对于我们真正了解一部电影也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