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时的孟子聪明伶俐,对所见所闻都有一种好奇猎新的感觉。天天和邻里的小伙们伴喜戏玩耍,唯独不爱读书。
早期孟子的家居住在离一片墓地较近的地方,每到祭日都会有一些墓主上坟哭拜祭奠,孟子和一些邻居的孩子们也常常模仿着大人的样子磕头哭拜做游戏玩。孟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常此以往便荒废了儿子的学业,要想让儿子收起玩念,静心习读,只有远离这里。于是就把家搬到了一个离集市不远的地方,这里的集市车水马龙,非常热闹,做生意的小贩来来往往。那特色不同的呦喝声,卖买之间你来我往的讨价声不绝入耳。孟子又和新的邻居伙伴们模仿着商贩的呦喝和讨价换价时的一举一动。竟然会声会色,非常的逼真。孟母看后摇头叹息,心想,这不是我们该住的地方。她又把家搬到一处与学堂很近的村子。孟子每天看着学堂里的孩子学字习礼,慢慢地自己也跟着学了起来,还把在学堂窗外学到的知识讲给孟母听,把学来的礼仪演示给孟母看,孟母心喜:这才是我们要住的地方。之后孟母把他送入学堂,孟子聪明好学,发奋进取又知书达理,后来成为一代儒家亚圣。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这例故事,有力地说明了:一个优越的环境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虽然主观因素起主要作用,但客观因素也犹为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显然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如今社会亦是如此:你的生活圈决定了你的格局。平时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你就会被潜移默化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