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织密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网
福鼎市桐山街道溪西社区黄青松
2022年我国人口出现近60年来首次负增长,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社会现实。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直接导致了我国的养老保障压力不断增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而应对老龄化最为有效的行动是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尽管我国已经构建起了世界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各项制度均未成熟,质量还不高。例如,关乎高龄老年人、失能老年人切身利益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还处于试点初始阶段;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总体上还处于总量供给不足、结构失衡、质量不高状态;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还缺乏有力的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参与。因此,在基层工作的我们要如何协助老人获得社会保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强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解读能力
主体责任部门要编制政策汇编,强化学习培训,提升政策执行精准度。要通过政策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浅出、全面细致地讲解了政策落实、业务流程、审核重点等内容,并结合审核方面的难点、重点、疑点问题进行着重解析,明确各环节办理要求,做到政策落实有速度,有温度,确保一线工作人员准确把握新政策文件。
二、扩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提高群众知晓度
采取集中专题宣讲与灵活分众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强化民政惠民政策宣传,让广大群众听得懂、能领会。组织政策宣讲下基层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咨询等形式,重点宣传和讲解群众最为关心的城乡低保、特困救助等民政惠民利民政策,详细地回答讲解民政惠民政策的享受条件、标准及申请、审核、审批流程,确保群众听得懂,真正知晓申请各项社会救助方式及流程、注意事项,提高群众知晓度。
三、入户走访明需求,用心用情解民忧
工作人员要经常入户,深度排查、挖掘辖区内重点人群,做到精准掌握、动态更新,联动多元主体,为服务对象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可以采取“入户探访+定期回访”的形式深入开展服务,通过常态化、精细化的入户访谈,对辖区各群体,特别是困难家庭及群众的家庭情况、经济收支情况、身体状况、社会交往情况及当下面临的困难及需求更新情况进行细致了解,并做好记录,及档案更新,通过定期回访及时了解群众状况的更新和变化的需求,用心用情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