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世界管理学大师、哈佛商学院知名教授,2011年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当代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是根据他本人在哈佛商学院发表的一场极具影响力的演讲整理而成,这场演讲被誉为“哈佛商学院毕业前最重要的一堂课”。当时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的詹姆斯·奥沃斯和担任《哈佛商业评论》编辑的凯伦·迪伦,恰好聆听了这场演讲,深受触动,并与之共同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
关于本书
作者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企业管理研究成果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阐述人生规划问题。书中指出:我们一生最大的成功并不是来自他人的评价,而是内心深处的满足;搞清楚什么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才是如何评价自己人生的关键。
核心内容
人们通常认为,金钱和名望是衡量成功的主要标准,不少职场新人都将收入作为选择工作的首要动机。但是克里斯坦森却认为: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成功的定义,只有找到一份发自内心去热爱的工作,才会在工作中找到幸福。他还进一步告诫我们,追求事业的同时,别忘了经营好家庭关系,工作和事业给我们带来的是即时成就感,而家人给我们带来的则是长久的幸福感。
在本书中,作者分享了自己的一些人生经历——从最初梦想成为《华尔街日报》的一名编辑,到后来的创业失败、重回校园,发现自己对教育的热情,以及面对癌症噩耗、坚强生活等等。他将自己的经历,与企业管理的研究成果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与我们讨论人生规划问题。作者在书中强调:“找到你真正热爱的事情”,这才是幸福的根源,并且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认真思考人生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想在这本书里听到快速成功的秘笈,你可能要失望了。因为作者认为: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成功的定义。我们一生最大的成功并不是来自他人的评价,而是内心深处的满足;搞清楚什么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才是如何评价自己人生的关键。这才是这本书真正想告诉我们的。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作者将企业管理的研究成果,与人生规划问题巧妙地相互结合了起来。作者认为:企业管理中的理论除了可以帮助管理者解决公司所面临的危机,其实同样可以拿来进行个人人生规划——它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衡量成功的标准,合理调配资源,从而拥抱幸福人生。
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三位作者的名字: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詹姆斯·奥沃斯和凯伦·迪伦。事实上,这本书源自于第一位作者,也就是克里斯坦森教授,当年在哈佛商学院发表的一场极具影响力的演讲。这场演讲被誉为“哈佛商学院毕业前最重要的一堂课”。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的詹姆斯和担任《哈佛商业评论》编辑的凯伦,当时恰好聆听了这场演讲,为之触动,因此他俩就找到克里斯坦森教授,与之共同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在创作这本书时,当时的克里斯坦森刚刚被确诊患有淋巴癌,时刻忍受着化疗的痛苦和煎熬,但他依然用坚强的意志,坚持完成了这本书的创作。
第一部分
先来看看第一部分内容: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
小的时候,很多人都被问到过一个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有人说想当作家、有人想当科学家、有人想当运动员……可是当我们长大后,却很少有人真的从事从小“梦想”的职业。当我们脱口说出梦想职业的时候,我们真正了解它们背后的意义吗?或者说,我们可能只是感觉这些职业看起来很“厉害”?
关于这个问题,作者在书中向我们强调了“战略”的规划,并且认为企业有企业的战略目标,个人同样应该有个人的战略目标。要找到一份你真正热爱并且能够从中感受到幸福的事业,那么有三个问题需要一一面对。
第一个,真正激励你的动力到底是什么。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可能也是最普遍使用的,就是经济或物质激励。在作者看来,物质激励只在一些场合起作用,而不可能包打天下。比如一些高学历人才没有选择高报酬的工作,反而选择在公益组织或慈善机构工作。再比如,很多名校毕业生选择到农村支教,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虽然没有高收入,却有很强的工作满足感。这些人生选择都无法用物质动机来解释。
作者认为,物质激励可能只是我们从事某项工作的一个基础因素。除基础因素之外,真正的动力因素应该来自于人们内心深处的热爱和兴趣,也就是发自内心地想去做,这个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重视的动机。今天的人们都面临着很大的生活压力,要买房、要买车、要赢得别人羡慕的眼光、要成为父母的骄傲、要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等等。收入固然重要,但如果把收入作为求职的首要甚至唯一标准,那么这份工作充其量只是你的谋生手段,不可能成为你毕业追求的事业。一份真正让你热爱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赚取金钱上,还应该是符合你的价值观的、有挑战性的、能够获得认可的、锤炼责任感的、帮助个人成长的。只有找到你真正热爱的工作,你才会在工作中找到幸福。
第二个,如何把握周密计划与偶然机会的平衡。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两个概念:周密战略和应急战略。所谓“周密战略”,是你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就已经制定好的周密计划,也可以说是预期机遇;而所谓“应急战略”,则是面对意外出现的机遇临时采取的措施。要找到一份既能给你动力,又能满足基础因素的职业是非常困难的,很少有人大学一毕业就找到一份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很少有人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我们的人生规划总是处在周密战略和应急战略相互交错和调整的状态,当应急战略被证明有效,就会快速上升为周密战略。
在这一部分,作者以自己的求职生涯为例,做出一些感悟分享:作者在大一时的梦想是成为华尔街日报社的编辑,这是他的周密战略。可是在他申请这家报社暑期职位失败以后,恰巧得到了一个去咨询公司实习的机会。这家公司承诺了一些令人诱惑的待遇,于是他决定暂时接受这份工作,这是他的应急战略。在他创业失败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选择重回校园,并且因此找到了自己钟爱的职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实际上距离他的周密战略渐行渐远,而应急战略却一再占据优势,并且最终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所以说,在人生道路上,及时灵活地调整战略,其实是一件合理,而且也非常有必要的选择。这样你才不会错得太离谱,也能尽量少走些弯路。
第三个,你所实施的战略与你的最终目标是否一致。换句话说,你努力实现的,真的是你想要的吗?这听起来很荒谬,如果不是我想要的,我为什么要付出努力呢?可事实常常就是这么荒谬。作者认为:在战略制定过程中,资源配置是最关键的。为什么很多人终身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因为梦想不切实际还是因为他们只想不劳而获?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他们不肯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花费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或者他们把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在了错误的事情上。如果一个人把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事业上,在他获得事业成功的同时,妻子和他闹离婚,孩子和他不亲近,这种资源配置显然也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