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父母教育孩子的建议。
拿破仑说得好: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那么父母如何做好情绪管理老师呢?
第一是给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玩具”是指心理学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预实验时,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点幼稚的做法,比如,记录下来当天发生的好事,并解释为什么你感觉不错;写下能展现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每天去温习。
利用“心理玩具”,跟孩子一起想好事。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漂亮的本子,专门记录他的好事。或者给他准备一个小白板、做个展示墙,随时记录。这个心理玩具除了好事,还可以让父母自己看到全局、看到宏观的一面。
第二是教孩子学会“释放”。
当孩子出现消极的情绪时,比如孩子难过的哭泣时,不要急着去问询,抱抱孩子,他现在很伤心,需要的是你的温柔安抚。
父母注意到孩子出现了消极情绪时,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倾诉,对象可以是父母、可以是玩偶、可以是家里的小猫小狗。
或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玩,陪孩子画画等。
第三是不做情绪绑架。
让孩子看到他不好的行为会有怎样不好的结果,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对父母的情绪负责,教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而我们大人也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如果我们因为跟孩子无关的事情有消极情绪,那就跟孩子说:“妈妈这会心情不好,因为别的事情,所以妈妈先自己待一会,等情绪好了,马上就跟你玩。”这样,孩子也可以学会,当他有不好的情绪时,他也会自己冷静一会,练习自己去处理。他也会知道,有不好的情绪不是什么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