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哪里来?
又要到哪里去?
这两个问题,恐怕是世界上最究极的两个问题,引得无数哲学家和宗教家竞折腰。
《人类简史》这本书,可能还不能完美地解答“我们要到哪里去?”,但是对于“我们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如果说这本书说自己解释得第二好,私以为没人敢称第一。
以往的历史类科普读物都是以一个地区/国家作为一个章节的小标题来写,例如第一个章节讲英国历史,第二个章节再讲美国历史。
这种讲述方式最大弊端,就是读者获得的历史都是割裂开来的,没办法将同一时期各个国家发生的事情串联起来、从而获得一个更宏观的历史观。
举个栗子:
大部分人都知道欧洲的文艺复兴,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时期中国正在经历元明的改朝换代。
有些历史学家意识到了这一点,例如《新全球简史》,就将章节按照不同的时间段来划分,读者能够了解到在这一时期全球各地发生了哪些标志性的事件;但是在小标题中依然没有摆脱按照地区分开写的老套路。
《人类简史》最惊艳的地方,就是摆脱了这种线性思维,从更宏观的角度将整个人类的历史糅合起来(也有人评论说这是近乎于“上帝的视角”),读完让人有一种三观被刷新的感觉。作者Yuval Noah Harari从原始人时期开始写起,将人类几万年的历史,总结为三大革命。
一、认知革命:
人类在诞生之初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通物种,之所以后来能够成为地球的主宰,还要归功于认知方面的突飞猛进,这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语言和想象力。
语言可以让人类从只有几个人的小团体变成多达150人的大团体。动物也有语言,但是动物的语言大部分只能描述眼前可以看到的东西,但是人类的语言可以描述狮子在什么样的地方出现、长什么样子、下次碰到狮子要怎么抵御。
但是100多人的团体也还不足以让人类成为地球的主宰,想象力这个时候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举个栗子:
你跟一个猴子说,你现在不要吃手上的这根香蕉,等你死了时候,就会进入香蕉天堂,有吃不完的香蕉,猴子肯定不会理你;但是人类会信。
无论是国家、法律、联合国、还是货币这些概念,其实全部都是存在于人类集体想象中的东西。但是正是这种群体的想象力,成为任何大规模人类合作的根基。
二、农业革命:
我们熟知的历史,什么三皇五帝啦、什么古巴比伦啦,都是从人类进入农业时代开始的。实际上,农业时代只占据人类250万年历史中的不到1%,但在这不到1%的时间里,人类的文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把一个20万年前原始部落的人放到2万年前,他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区别,一样是狩猎采集;但是如果把一个5000年前的人放到2000年前,这个时候已经是汉朝了,这个时候他肯定会被shock到。
农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人口的迅猛增长和文字的出现。但是按照作者的说法,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时期:
首先是由于人类的饮食结构变得单一,各种疾病开始出现,人类反而没有在狩猎采集时代那般健康了。第二是因为99%的农民终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悲惨生活,而他们产出的大量粮食却供养着那些不用种地的社会精英、祭祀、军队等阶层,这些阶层最终产生出了艺术、思想、文字、科学等人类文明。
就好像火箭上天的时候要脱落掉自身99%的燃料一样,这些农民就像是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燃料,在文明的火箭一飞冲天的时候被无情地脱落了。
三、科学革命:
现代科学发展其实也就短短500年的时间,但在这500年间,我们已经能够将人类送上了月球,也能用原子弹随时终结人类自己的历史。
在各种宗教的体系里,总会有一个“先知”存在,假定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已经为“先知”所知。但现代科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公开承认自己的无知,然后以观察和数学为基础,创造新理论、发展新能力。
这一点大幅提高了人类理解世界运作的能力。在这期间,人类完成了大航海,发展了资本主义,社会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人类经历了三次革命,未来还将会发生什么呢?
这并不是《人类简史》中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作者的另一本书《未来简史》已经小范围内出版了。这么想想,还挺期待这本新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