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开心能参与绘分享1月福利社群,这个《情绪正前方——合格父母的必修课》的讲座中,陆老师从三个维度剖析了“发脾气”这类情绪剧烈反应的前世今生,所获菲薄。
这个讲座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一个神奇的神经元——镜像神经元,它跟我们的认知能力,交往能力,模仿能力,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它能帮助我们迅速的去理解他人的意图,这个是我们模仿他人动作,以及我们获得学习能力的一个基础;同时通过镜像神经元,我们是可以去理解别人情感,在这个去理解的过程中,我们就直接体验到了这种感受,虽然你没有经历过,但是你可以感同身受。
一直以来,我对孩子天生可以感知他人情绪和随着孩子不断的成长和生活圈的拓宽常常出现一些解释不了来源的行为的疑问,在这次讲座中得到了解答。
我家宝宝一岁一个月左右的时候,社交表现给人感觉过于热情: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熟一点见面就要上去抱一抱(抱头亲脸颊那种抱抱),搞哭了好多小朋友了;还有如果是隔一段时间没见到的小伙伴又来找他玩,就会很开心的飞扑过去,学步期的孩子多大还站不太稳一扑就倒,真的很担心他伤到自己或是他人。他还不懂其他小朋友的拒绝,大一点的小朋友会明确的说不要,并动手推开他,但是他还是要去抱抱,还要抱好几次才罢手。转移注意力也没有什么效果,往往上一刻还在研究其他的,下一秒就跑去抱其他小朋友了。当时我就感觉这应该是,每天他睡醒了看到我,我就会给他一个抱抱和亲亲,他爸爸下班回家洗完澡也会给他一个抱抱亲亲,还有他哭的时候也会跟他一个抱抱。他觉得很开心,所以才会去抱抱亲亲其他小朋友的。现在我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对小朋友见面的亲亲抱抱是他通过镜像神经元复刻的一种“打招呼”的方式,在我们没有教他其他方式的前提下就自然的模仿出来了;再来就是为什么有些小朋友不欢喜他抱抱,表情不开心甚至于哭了,他还要去抱抱,原来不是他不懂他人的情绪,而是不知道当他人表现出这样的情绪时,他除了抱抱安慰他还有其他处理方法,这一点是以前被我忽略的一点。
自从我不断的引导宝宝学习,挥手打招呼,跟小朋友握握手,想要跟其他小朋友抱抱先询问“我可以和你拥抱一下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再抱。如果小朋友不愿意,那么我们就挥挥手打招呼就好,如果你自己看到看到小朋友或是跟小朋友玩觉得很开心就自己拍拍手就好……也加入了很多婴幼儿的行为引导绘本,一边看图一边解释再跟宝宝面对面的示范演练,慢慢的宝宝在跟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时候行为表现就更加丰富了,当其他小朋友释放善意愿意跟他玩的时候,他会开心的拍拍手,放开的一起玩;如果其他小朋友还在观望,有些拒绝的感觉,他就自己走开,自己玩自己的……
孩子的行为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然后在实践中,不断的通过试错和身边的人给予的反馈慢慢的调整的。正向引导和负反馈都是一样重要的;但是正向引导需要更多的重复说明和示范;而负反馈简单告知就好,不需要太多单位重复以免强化了不当行为。
正所谓育儿先愈己:想要孩子变得更好,首先我们应该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养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