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无法创造作品的工作,不值得做!

工作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老板花钱,买你的时间,让你帮他解决一些问题。

在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能获得一定的能力和经验,而且一般都能旱涝保收地拿到工资;

所以我觉得好工作最好能满足这些标准:

1、高工资

别说工资不重要,工资挺重要的;

工资代表了这件事在老板眼里的重要程度,他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解决这个问题。

2、有能力积累

一般来说,只要你认真工作,你的工作能力总是在提高的;

但有些垃圾工作,你可能花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能掌握,接下来干再长的时间,你的能力也没啥变化;

比如:流水线工人、高速收费员,干得越久,浪费时间越多。

这也是我死都不会做快递员的原因,因为你做得时间再久,你也没有太多能力积累,收入也无法跨越式增长,这是个没有想象力的工作。

3、能力可复用性强

21世纪了,没人会在一家公司待一辈子,所以,你积累的能力最好能更多地复用到下一份工作上。

当然,工作中锻炼出的能力,有些本就是基础素质,能用在其他几乎所有的工作中,例如时间管理、沟通协作、抓关键点等。

但,一些特定的技能,一定不能只适用于这家公司。

就像我之前看过这样一个例子:中兴的某工程师,在某个很小的领域很专业,薪资也很高,

但是,他很难找到其他工作,因为符合他这个定位的工作岗位本就不多。

其实很多大厂有这种趋势,很多人只是螺丝钉,比如只负责某个页面的某个模块。

这种工作能做得很专业,大公司也愿意给你高工资,但抗风险性很低,你很难在其他公司找到同级别的工作。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之前在荔枝微课做过课程营销,对课程详情页的包装、卖课推文的撰写有些经验;

所以我离开后,如果想尽可能复用我的经验,我只能去千聊、十点课堂、有书、小鹅通等知识付费平台。

我当然可以继续做卖货文案,比如卖的不是课程,而是实物商品,比如去一家电商公司做文案,其实也是可以的,只是经验就没法100%复用;

虽然都是通过图文卖东西,套路也有相通之处,但虚拟商品和实物商品还是有不一样。

4、能形成作品

面试中,最能展现一个人能力的,其实是作品;

只要面试官是内行,真能识货,他很容易通过作品判断一个人的水平;

而作品是很直观的、很实在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但是很多工作是无法形成作品的,或者,作品很难展示;

比如人事,我一年为公司招聘xx人,这些人适应得很好··你很难展示;

但是,文案的作品很直观,你把你写的东西放出来就行。

产品经理可以把产品原型摆出来,产品上线后的样子放出来;

运营可以把自己策划的活动,运营的账号,获得的数据拿出来;

设计师更可以把自己的界面摆出来。

5、作品的版权属于你,而且能持续创造利益

这个标准挺难达到的;

我们知道,老板付你工资,你的时间其实就是被买断的;

你在这个时间里,没能帮老板解决问题,反而是摸鱼,或者干自己的事,其实是违背契约的;

但一般来说,公司是默许的;反过来,公司偶尔要求你加班,你一般也没法推辞。

但可以肯定的是,你在职时创造的很多作品,版权是属于公司的;

你写的文案,公司可以一直用,而且不用署你的名;

哪天你离开了公司,你曾经的作品,甚至你不能抄,因为不属于你。

当然,有些职业是可以做到“你离开后依然给你创造价值”的

比如演员:

演员拿到片酬,磨炼了演技,提升了演戏经验

而且,他的作品可能会一直流传下去,不断提升演员的知名度;

虽然后续的直接受益不一定能拿到,但至少演员的知名度在提升,商业价值也在提升

再举个例子:我们公司做视频号的小妹妹,每次都自己出镜,虽然作品属于公司,但她至少混了个脸熟。

朱一旦的视频很火,但他本人只是出镜,背后的配音其实是另一个人,现在那个人自己出来单干了。(还好用的是自己的脸)

最后:

很多人不喜欢打工,就是因为版权不属于自己;

如果是自己做,那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以后创造的所有收益,也都是自己的;

创业之所以那么嗨,因为他们每分每秒都在为自己打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