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便开始陆陆续续有参加学习人的前来报到了。原本在苏青心目中,佛教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的专利,貌似人老了,没什么事做了,加之离死亡越来越近,于是开始寄情于宗教。可这次来参加学习的都是年轻人,倒是让苏青越发好奇了。
当晚是意想不到的瓢泼大雨,一早起来,林木间还带着朦胧的水汽,空气中隐隐约约现出一道彩虹。庄严的说法堂内,鸦雀无声。大和尚轻轻一句:吾生本无乡,心安即归处,就此拉开了几天学习的序幕。
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处出城留别》: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苏青小时候就背过,可这时候从大和尚嘴里说出来又别是一番感受。
几天后学习结束,苏青跟着慈云师兄她们又去看了一次老太太。老人家状态不错,比起上次,反应明显快了很多,女儿说她这几天天天都放着念佛机,嘴里也不时地跟着念。苏青感慨地说这下由不得我不信了,佛的力量真是神奇啊!
慈云师兄笑着说:“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人这一生,追求的不都是快乐吗?没有谁会去追求痛苦,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想要的得不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造就了痛苦。学佛,实质就是一个让你找到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通过学习明白一些道理,看清一些事情,心态慢慢变好了,放下一些执着,然后你就会感受到快乐。”
苏青点点头,这是真理。因果论是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观,通过因果论,我们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我们常常可以看得明白,但并非冷漠。承认因果,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别人的苦难面前无动于衷,也不意味着麻木不仁。
短短的几天,她感觉轻了一些,裤腰有点松松的。其实,所有一切放不下的,忘不掉的,在时间的洗礼下,终将一切烟消云散。独自坐在大雄宝殿前的大树下,她想,这应该就是菩提树吧。
就是在菩提树下,悉达多王子苦坐七天七夜,最终成佛: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也是在菩提树下,开悟的佛陀与一群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剥橘子:
“你的心没有思念着昨天或明天,只是全神贯注地投入这一刻。看着橘子,一个修习专注的人能看到宇宙间的奥妙和万事万物的相互关系。”
“一个留心专注生活的人,永远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和做什么。这样的人可以防止自己的思想,说话和行为令自己或别人受到伤害。”
“孩子们,生活得专注留心是要活在当下的这一刻。你需要知道自己的身心有什么发生着,必要同时觉察到自己环境中所发生的一切。你应该直接与生活接触。如果你继续这样生活下去,你对你自己和你的环境就都会很了解明白,了解与明白会引致容忍和爱心产生。当每个人都了解别人时,所有人便都会相互包容,相互爱护。那时候,这个世界就再不会有那么多的痛苦了。”
苏青不禁莞尔。阳光穿过树叶洒在她身上,几处反射,她整个人便沐浴在阳光中。她给李永发了一条信息:
待你因缘来到,随我修行可好?
高绾青丝成髻,不教红尘相扰。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修得自在,
色声香味触法,六境转为至宝。
身心世界俱安,火中莲开曼妙。
菩提道上春暖,与子同行偕老。
待你因缘来到,随我礼佛可好?
炉烟满室生香,清磬响彻昏晓。
经声梵呗悠扬,钟鼓佛号摩荡。
荡除三毒五欲,消尽红尘烦恼。
气质美如惠兰,心光如日姣姣。
观音一笑相许,韶华今生不老。
待你因缘来到,随我布施可好?
日日常行一善,善心佛光朗照。
前生献果供花,来世济贫扶老。
温暖三千世界,最是会心一笑。
身心奉献空王,报答佛恩浩浩。
慈悲为怀度人,弘扬如来大道。
待你因缘来到,随我禅悦可好?
梵香煮茗至乐,坐禅行香绝妙。
采菊东篱之下,南山翠色浩淼。
花径喜迎僧到,蓬门始为君扫。
梦入桃源深处,兴来晚回舟棹。
今夕兮是何兮,仙方从容寻讨。
待你因缘来到,随我惜缘可好?
感恩一切众生,平生畅我怀抱。
好雪不落别处,岂是恰恰凑巧?
珍惜殊胜因缘,方是菩萨情调。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啜饮一瓢。
相期定不相负,时光万世静好。
屏幕上显出已发送的字样,一阵铃响之后,她手机上显出26条未读信息。第一条是主编的:天津港爆炸,速回,准备一线采访。第二条是李永的:一张离婚证照片。第三条是丁总的:我在成都,美女能否赏光一起喝茶?……
(完)
如果你喜欢看连载,如果你喜欢读小说,欢迎点击简书连载风云录查看更多哦!言情,武侠,玄幻……任君挑选,总有一款你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