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梦”,一直是一个神秘,神奇的话题。
权威的古有“周公解梦”,科幻的有《盗梦空间》,《黑客帝国》等。
现代科学对梦境的研究和解释从未停止过。
每个人都有过做梦的经历,梦境也是每个人都去过或者未去过的地方。当夜幕降临,周围的一切都安静下来,坠入梦境的人像去了另一个世界。
梦能带给人不可思议的力量,在梦里,你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梦境似乎没有因果规律,也不受时空限制,然而,做梦者的体验是那样的真切,情感是那样的强烈。
虽然梦境的内容稀奇古怪,但身处梦境之中时对此并不感到十分荒诞。许多年来,梦这种神奇的生理现象一直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1900年,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师弗洛伊德开创了“梦学”的研究,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世界各国的学者们纷纷从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多种方面探寻做梦的机制,找寻梦与现实的关联。
梦境的内容是很容易被遗忘的。许多在梦中清晰可见的场景,梦醒后就会变得十分模糊,甚至完全记不住昨天晚上有没有做梦的情况也时常发生。我国古代有“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故事,庄周在梦里梦见蝴蝶,醒后竟然不知道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
实际上,梦属于潜意识之物。就梦本身而言,它的记忆痕迹十分浅。此外,对梦境的一些东西如果我们自己有兴趣,关于这部分的记忆就会留存下来,只是极其细微的情感反应或习以为常的熟悉事物并不足以给我们带来更深刻的印象。
梦醒后,现实生活的事物的刺激更为强烈,会排挤掉梦境的内容,这也是导致梦容易消退的原因之一。
梦本身具有模糊性,很多情况下,梦的内容都是支离破碎的,没有逻辑性,人的大脑不善于记忆这些碎片。梦是潜意识浮现的方式之一,很多情况下,梦可以暴露一个人的内心,涉及情感、道德、隐私等等因素,因此,梦很多时候也具备压抑性,在个人潜意识的驱使下,不愉快的内容被有意识地忘却。
比如有人说:“当你梦见一个人时,那个人正在想你”;还比如有人说:“当你梦见一个时,那个人正在从你的记忆中消失。”……这一切都是人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而得出的特定结论。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确如此,梦大多时候都是心中积聚太久的一些想法,念想或者渴望。快乐的事会因梦境更开心,伤心的事会因梦而变得抑郁。
比如最近我就总会梦见工作上的一些事,事实是工作确实遇到了瓶颈,自己也确实是深感无奈,而萌生了退意;还比如最近也常会梦到以前的一些同事,朋友,甚至旧爱。当然这些人有些人值得回忆,而有些人是该忘记了,还有一些人是一定要放下的了。总之每次梦境越是真切,醒来后越是心情复杂。
有时候也会梦到一些以前的生活状态,比如昨天就梦见租房子住了。想不起来为什么不住自己的房子,反正是在租房子住,但情景似乎又是女儿上小学时的样子。只记得租住的房子,先是要穿过一条长长的巷道,梦里认为那巷道的样子,像极了我小时候村子里常去走同学家的巷道。哪里的房子虽然不大,但一家子似乎住的很自在。可不久房东来说这个房子他要用,让我们换到他的另一套房子。并说其实两套房子差不多,甚至孩子上学比现在还方便。记得梦里房东就是第一次租房子时的徐妈夫妻两,老两口年龄大了,人也不坏,我们似乎没又理由不听她的话。
梦里清醒的记得我当时也有所抵触,但也没办法,房子是人家的,人家说啥你还能不执行。反正是要搬,不如就搬到房东说的房子去。
可过去一看,才发现房子小的放不下一张床,甚至无处做饭。因为我们搬过去时是晚上,老公提议先睡在外面的平台,第二天他再想办法,于是我们全家那夜就睡在了人家的平台上,一睁眼全是清楚的星星样子。
第二天似乎是房东徐妈带着儿女孙子们来了,说什么想住就住不想住就搬走吧之类的话,我也去实际看了下孩子上学的路,感觉像我曾经上高中时学校去炮团的那条路,确实很偏避,另外那地方似乎距离我上班的地方也很远,加之没地方做饭,附近连个卫生间都没有,真的很不方便。我犹豫不决,有点想搬,但老公打问了几个地方,就是没找到房子,我一着急就醒了……
醒来时发现自己是真的想上厕所了。上完厕所,我全然没有了睡意,无聊的想,我这是想上厕所了才做这样的梦,还是这个梦在预示什么?
我想这也许是每个做梦的人常有的心里吧!说起梦的预见性,其实大多人有感觉,但常常又无力控制好结局。
亚伯拉罕·林肯作为美国奴隶制度的坚定废除者,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不幸的是1865年4月,林肯在剧院观看演出时被刺杀。在去剧院之前,林肯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不久前,他做过一个离奇的梦,那晚他很晚才睡着,入睡不久就开始做梦。梦中他感到周围像死一般寂静,突然他听到什么地方传来呜呜咽咽的哭泣声音。他迷迷糊糊地循声走去,他挨着房间,一间一间的走过,到处都是哭声。他来到东厅,看到那里聚集了很多人,一个灵柩摆放在大厅,里面躺着一个被蒙上脸的人,周围有许多士兵,都悲痛欲绝。林肯上前询问白宫里谁死了,一个卫兵回答说“是总统,他遇刺了。”这个噩梦并没有阻挡林肯前往剧院。最终,林肯总统伤重不治,1865年4月15日,他的遗体被放在白宫的东厅,如同把梦中的场景演示了一遍。
不得不惊叹于梦境的力量,冥冥之中梦境好像确实有预知的能力。对此,科学界的解释不尽相同。有一种说法是“记忆错乱”,当人经历一件事情的时候,关于这件事情的信息会分别存储于“记忆区”和“感知区”,日后若发生相似的事或面对相同的场景,就会触发记忆区的相关内容,造成“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在梦中经历了某个场景,即使你对此几乎没有印象,见到相似的情景时隐藏的记忆仍然可能被触发。
还有一种解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梦境成真”是一种心理暗示,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其实是现实中对一件事念念不忘,这件事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在梦中被反映出来,梦中的场面是个人对这件事的结果的推测。尽管可能个人并没注意到,不过实际上他已经下意识考虑了这件事的多种结果,这些结果在梦境中被演示出来,恰好现实中出现了这些结果中的一个,于是以为梦境是有预知作用的。
林肯弘扬废除奴隶制度侵犯了很多人的利益,许多人对他怀恨在心,林肯对此也心知肚明,这可能是导致他做噩梦的原因。
一个人买了彩票,他内心渴望中奖,做梦就会梦到中奖,如果真的恰好中奖,他会认为这个梦是有预知作用的。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梦到的场景在现实中没有应验,这种事也是非常多的。
另外,有人认为“梦境成真”这种事完全就是在胡说,梦是大脑休息的副产物,不可能会与现实有关联,即使真的发生了,也不过是巧合。
起初,人们认为梦境与现实是平衡互补的。1966年,某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他让受试者在临睡前干六小时的体力活,然而这些人在梦中根本没有出现体力劳动的内容,据此,他提出了“平衡互补”理论。然而,1968年生理学家陶伯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受试者连续两周戴玫瑰色的眼镜,结果他们在梦中的景物全部变成了玫瑰色,平衡互补理论受到了挑战。
随着更多实验的进行,有一点已经可以明确,那就是清醒时环境遇到某些特殊的改变,在梦境中就会增加与此有关的内容。然而,科学家还是不能确切地掌握环境刺激和梦境内容之间的必然联系。做不到这一步就无法控制梦境。
精神分析理论的研究认为,梦的作用在于心理方面,做梦是为了满足愿望,只要在清醒时愿望得到了满足,梦境中就不会出现这方面的内容。美国科学家威特金和刘易斯利用刺激现实环境的方法来测量梦境的内容,他们发现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外界刺激越强烈,这些刺激在梦境中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此说法也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赞同。
目前还是没有什么办法能做到控制梦境内容。
对于“梦”,目前的结论是入睡前后的外界刺激看来是可能被编入梦境的。与梦境有关的各种生理机制和规律性,由于变化因素太多,目前难以将它规范化。通过控制入睡前后的条件来影响梦境内容的实验十分复杂和困难,我们首先需要有一套更为精确的度量梦境内容的方法,然后才能理解梦的意义,最终达到控制梦境的目的。
有人将梦分为反馈清醒梦,说的是在做梦时保持清醒的状态,又称作清明梦,再一个就是我们常说的白日梦。
清醒梦跟白日梦并不相同,清醒梦是做梦者于睡眠状态中保持意识清醒;白日梦则是做梦者于清醒状态中进行冥想或幻想,而不进入睡眠状态中。
清醒梦一词首先由荷兰医生Frederick Van Eeden在1913年提出。在清醒梦的状态下,做梦者可以在梦中拥有清醒时候的思考和记忆能力,部分的人甚至可以使自己的梦境中的感觉真实得跟现实世界并无二样,但却知道自己身处梦中。
梦境是一种常见的睡眠活动,梦境对人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梦境常常使我们感到困惑,害怕或者受到启发!
其实大部分人每天晚上都在做梦,有人甚至一晚上能够做五六个梦,然而一觉醒来全部忘得干干净净了!
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从来没有停下对于梦境的研究,因为梦境是一个有益的过程,认清梦境对于人类理解世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弄清为什么我们记不住曾经做过的梦,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睡眠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工厂是如何运行的!
正常人类的睡眠模式分为快速眼动模式和非快速眼动模式,这两种模式每隔90到100分钟就会交替一次,每一次交替就是一个睡眠周期。一般人一个晚上可以进行四五个睡眠周期。人类的睡眠模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昏昏欲睡时期,浅睡时期,熟睡时期和深睡时期!
最近,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研究发现,假如我们在睡眠初期,大脑处于快速眼动时期醒来的话,这个时候做的梦非常容易记住;假如我们在睡眠后期大脑处于非快速眼动模式醒来的话,我们是很难记住梦境的!因为在睡眠初期,大脑内血清素含量很高,能够增强梦境的活跃度,醒来以后更加容易复述梦境的过程!
梦境中还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值得科学家进一步研究,那就是人们有时候在梦中能够非常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在做梦,科学家暂时将这一种情况称为“清醒的梦”!
确实如此,我每次做梦都会明确的提醒自己,别当真,这只是个梦,可醒来后心情还是会受影响。
“梦”和“梦想”,只差一个字,却完全不同。如果说“梦想”在明处,值得讴歌和帮助。那么“梦”却只能在暗处,夜深,睡着后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