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此悲剧剧中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窦娥冤》中前三折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部分段落为必须背诵默写的部分。窦娥有句词: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意思是天地你怎么分不清好人坏人呢?其中的“盗跖颜渊”即为坏人好人的意思。
凑巧的是“盗跖颜渊”都是山东人。颜渊是曲阜人,孔子的徒弟之一,是孔子最为器重的徒弟,深受众人景仰。而盗跖相传则是新泰人,盗跖不是其本名而是历代加给他的侮辱性称号。它姓展,名跖。又传他是鲁国大夫柳下惠(和圣展获)之弟,故而盗跖又叫柳下跖。柳下是柳下惠的食邑,故而以此称之。
“盗跖”的称号是因为他是一个奴隶起义的领导人。历史上第一次有些许记载的人民起义运动是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距离盗跖生活的时期仅有三百余年,那时候可以这么说根本没有人站出来起义造反。而盗跖反抗暴政,反抗压迫,率领奴隶们起义了!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泰山以南的鲁国地区,后来影响到齐国、晋国部分地区。
关于起义的原因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同时期的孔老夫子有云:苛政猛于虎也。奴隶主统治阶层的暴政是促使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奴隶的地位非常低下,现在所发掘的大部分周代墓葬中少则几个多则几百个奴隶殉葬,由此可见奴隶在当时的悲惨处境。有压迫就有反抗,盗跖领导奴隶们打响了武装反抗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的第一枪!这标志着备受压迫的奴隶为自己的权益来反抗,简介促进了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这次起义之后不足百年,中国进入早期封建社会。以秦国为例,商鞅将秦奴隶改为新国人,给予土地,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大一统王朝的奠定下基石。
很遗憾盗跖的起义没有获得成功,关于盗跖起义失败只有些许记载,征战中盗跖牺牲,起义军随之瓦解。中国历史上一次较早的奴隶起义运动失败了。按照当时的社会环境我们来分析,井田制下土地不归平民、奴隶所有。这就可以说明盗跖的部队没有全面完备的后勤保障体系,当时的时代铁器已经出现,但还没有大规模使用。奴隶起义部队在铁器及青铜的获取上非常困难,故而兵器物资极度匮乏。没有吃,没有穿,没有兵器,那就只能抢了。所以后世皆称其为“盗跖”,抢不过各国军队,就只能向老百姓下手,从而失去民心。又在各诸侯国的打压、围剿之下,起义注定失败。《窦娥冤》虽为戏剧,但也能反映出基层民众对盗跖的憎恶。
在西方的罗马公元前也有一位奴隶起义的领导者:斯巴达克斯。故而若将盗跖称为东方的斯巴达克斯当之无愧!
东方斯巴达克斯(盗跖)赞
率奴起义齐鲁间,弹尽粮绝少人烟
千古帝王皆之秽,何人又识百姓艰
盗跖一役令君变,新制出世争人间
死得其所何人恋,敢叫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