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拖延

家长们会不会有这样类似的问题呢?我提出任何要求,我的孩子都会说一会儿,等一会儿我就去,或者是说好的我知道了,但是往往又做就不够,爸爸也是这样,难道是遗传吗?这是很多妈妈跟我反馈的一个问题,首先我们来说拖延,拖延并不是遗传,不过呢有的时候会让人特别的着急,其实孩子在童年的时候自己掉有些生气,或者当他这么做时就是在用行为表达,我不想做,你强迫不了我,特别是这些事情,本来还是不想做,但你特别想他做事,如果再一味的催促唠叨和说教,或者其他不尊重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当然孩子们还有可能利用拖延来寻求关注。或者去逃避,其实时间长了,往往会形成地球持续终生的习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正面管教中的惯例表,让孩子们参与日常的管理,比如说睡觉,做家庭作业,早上起床吃饭等等,然后呢到惯例说了算,让孩子没有抽烟的机会,这个我们在课程中也会自己来学习怎么做,此外可以让孩子尝试拖延的自然后果,可以不用去提醒或者拿去解救孩子,比如如果你的孩子拖延洗衣服,那他就不得不穿脏衣服,比如孩子早上赖床,可能就不得不迟到,比如孩子忘记带学习工具,上课了可能就没有办法用,祝你在这里是自然后果,而不是家长强加。到时家长事后要做的是倾听,然后去引导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比如迟到了,你可能要表达:迟到对你会有影响,你看看可以怎么明天不迟到呢?这个时候你切记落井下石,说一看你就是不听我的,或者说我都叫你这么久,知道活该,包括正面管教中的,有些选择也可以用,所以不要去问孩子现在做作业好不好,而是可以问他,你是先做语文还是数学?或者你15分钟之后去做,还是十分钟后去做,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权利,或者呢,有可能是这个任务对孩子太难,这个时候就需要分解成小的步骤开始,比如孩子做作业的训练,比如时间管理的训练或者日常管理。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坚持到底,说到做到,在我们课堂里经常会做一个练习,就是约定好的玩手机的时间,结果孩子呢,一再拖延,有效的方式是简单的提醒,闭嘴,可以用手势,并且坚定的表达,玩手机的时间到了,请你现在出去,让他等着,一直到孩子开始行动,这个过程呢,可能不容易,但是坚持了就有效果,而且他刚开始的时候,家长是需要在场监督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觉察一下我们在哪些方面是对孩子发号施令,而不是尊重的去听孩子的想法,让他们有做决定的机会,当我们能够这样去引导孩子时,孩子会学会哪些技能呢?比如智力,其实当孩子能够做到时。会感觉非常的有价值感,同时去训练孩子组织安排的能力或者还可以学会如何拒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