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了一个学期的语文,感觉学生的阅读能力实在是比较薄弱,基本的阅读方法没有,对文本的解读也不够有深度,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够,答题也是漏洞百出。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思来想去还是认真搞一下读书会吧。
寒假放假之前,我提前把每周要分享的书籍和主持人定好,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准备。鼓励他们在寒假里多阅读,并把自己的阅读思考整理成文字或者是ppt,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爱读书的习惯分享给大家,更重要的则是引起更多同学的好奇和营造爱学习的氛围。
新学期如期而至,我期盼已久的第一期读书会终于要开展了。第一周只有2天时间,也就提醒学生把要分享的资料准备好发给我,然后重点是梳理好自己该讲的重点。就在要分享的头一天,我们还在线上交流。
学生信誓旦旦地告诉我,她都已经看了很多遍了,也有很多的内容都是自由发挥的,不会照着稿子念。我也就放心了,自然不会再过多地去询问有关读书会的事情了,毕竟学生都已经有14-15岁了,该动手让学生自己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我也觉得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平台,自然也是会大力支持的。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盼到了第一场读书会的开展。
我想象中的开场应该是学生很顺利地打开PPT演示文稿,主持人和分享人同时站在讲台上,一切就绪,只等着我一声令下“开始”。事实上呢,分享人问我:”老师,U盘插在哪里?如何打开电脑?如何使用PPT?“等等问题。
好吧,果然还是得要来一次岗前培训,得手把手地告诉学生,具体该如何来操作。不知为什么,此刻的我心情很淡定,既不生气也没有恼怒,而是轻声地告诉学生,让她自己想想办法如何解决?回想一下平日里老师上课是如何来操作的呢?
就这样我把教学的权力全部都教给了现场的学生,让其他学生来指导她如何开启第一步。果然,同学们见状就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叽叽喳喳地指点着台上的她。
全班就像炸锅了,热闹极了。台上的她依旧非常单独,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一步。我特别佩服她的心理素质,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优点。
终于熬到把PPT打开了,如何播放又是另外一个难题,刚才的场景又一次热闹起来。我依旧忍者不发言,等着学生自我解决,的确是比较为难她,看起来她的临场应变能力也是杠杠的,我看到了她的第二个优点。
在讲述的过程中,PPT就开始自动播放了,她有些慌张,在几经折腾之后,她终于摸索出不再播放的诀窍,这样就不会快速滑过。
看吧,实践出真知就是这样得来,在不停地重复中,她总能慢慢摸索出属于她自己的一条好走的道路。
全程的分享语速比较快,整个人估计是因为紧张,全是对着PPT再念稿子,估计地下的同学也有些按捺不住了,开始渐渐有了一点点的吵杂声,估计是没有听明白具体的内容,有些迷糊了。
反思:01.提前把一些简单的操作让学生熟悉起来,这样就减少了她们上台的紧张感。
02.虽说是放手让学生干,老师也可以有线上的视频指导,不至于完全无掌控。
03.鼓励学生多上台,给学生更加具体的信心和勇气。
04.不断重复,不断练习才是进步的标志。
05.能激发学生独立自主阅读那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