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小学开始,班主任张老师就教导他们,每个人都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写错的作业记录在错题本上,改正后举一反三。
一转眼儿子马上小学毕业,五一期间一起整理他的学习用品,记作业本、错题本一本本那么整齐;从拼音、错字交错的记录,一直到一笔一划的工整,再到近期的略显潦草;这些内容不仅记录了他的成长,也在塑造着他的习惯和思维。长时间维度的持续在逐步改变着一个人的生命。如同罗大佑在《光阴的故事》中的歌词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张老师的初衷估计是给孩子们建立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无形中这些习惯也在反向塑造着孩子们的内心;“错题本”的存在就是反省、完善自己思考的典范。
而《论语》中关于“自我反省”的表达更高屋建瓴。
曾子曰: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指导,评价”别人,绝少“反身自问”。试想:用食指指向别人的时候,其余四个手指指向自己。
在指责、评价别人之前先把这几个人问题逐个的问问自己,看自己怎么回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所欲施于人”,同样不值得提倡。
“为人谋而不忠乎?”的核心是有没有带着把事情做好的思想工作。首要的是本职内的工作要做好,其次是协助有需求的朋友完成工作。忠心于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干。
看到这类话,有朋友会不屑。
无锡梅园有左宗棠一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这里边有相当大的劝世成分;但我的理解是:现实总会低于当初的希望、成就永远大不过梦想。具体到工作和生活上,已经实现的目标肯定不会高于当初自己设定的理想。对未来不敢做宏大设想的人,一般不会有太大作为。
只有对自己的行动和思考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的规范,自己积极的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做出超越当前水平的业绩。虽然现实要求“有多大屁股,就穿多大裤衩”,实际的思维和行动层面一定要穿更大的裤衩,哪怕穿上中央电视台大楼一样的裤衩,一定要体现更大的格局。
大的格局来自于大气的胸怀。
为人谋,就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在大格局下,全力以赴的去帮公司和单位解决问题。
用董事长的格局考虑、解决问题,这个事上,此时此刻你就是董事长。
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永远就会混迹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