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阅读《人生只有一件事》——第七章 家庭的修炼

一、阅读摘抄

(一)善根

1、人生没有意义,只有生死,只有绵延。

2、能活下来,能传下去,本身就是意义。

3、那些人历经数百千年天灾人祸传承下来的生命,都是合于天道的,都是有德行的。

(二)母亲的“苦肉计”

1、重要的不是你讲的哪句话,而是你讲那句话之前之后,你自己做了什么,又对别人做了什么。

2、只有当这些持续性的、处于灵魂深处的、带着爱的能量的“做”与“说”完全吻合时,那样的“说”才具备真实的影响力。

(三)“贵人”正解

1、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2、立大志、知不足,就是做自己的贵人。

3、能自贵者,人恒贵之,是贵人之大道也。

(四)怎样教出好孩子

教出好子女,不是靠资源和条件,而是靠德行。

(五)事事关心而不担心

1、担心(或忧心)其实与外在发生的事情无关,只与内在生命品质有关。

2、把担心时时放下,把关心时时提起,最后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不担心,这才是值得大家一起追求的境界。

(六)童蒙养正

1、原来我们在童蒙时期(大约3岁开始),心中的念头竟是如此强大,强大到足以一辈子,而当事人却浑然不觉。最重要的是,不是我们童年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当时怎么想。

2、“念头”有一样好处:如果你清楚的看到它,把它和清明的感受联结,它就自动“正”了。

(七)从“家族业力”中解脱

清理家族业力,主要有三把钥匙:接受,尊重和感恩。

(八)成为你的样子

1、用感恩的心向孩子学习,是父母最该做却很少父母做到的事。

2、年轻人不想变成我们的样子,提醒我们该看看自己到底成什么样子了。

(九)从进食顺序开始

1“进食顺序”,意思很简单,吃东西的时候,谁先进用,谁就是老大。

2、若是嫌教孝顺太沉重,就先从教进食顺序开始吧。

(十)“父母为难”的根源

孩子在意识深处想要活得比父母“大”,正是现代人“父母难为”的根源。

(十一)尽孝即“进化”

越是爱子女,越应以孝顺父母为榜样,这才是为人父母之正道、大道!

二、浅浅心得

(一)存在的问题

在自我反思中,我发现诸多成长盲区:认知上纠结抽象意义而忽视生命本身价值,陷入焦虑内耗;教育中依赖外在条件,忽略德行示范与童蒙时期的念头引导;家庭关系里忽视亲子潜意识矛盾与孝道细节传承;自我成长上习惯外求帮助,缺乏自贵之心与向孩子学习的谦卑。

(二)学会去改变

针对这些问题,改变需从内在与行动双向发力:修正认知,接纳生命绵延的本质,以行动替代焦虑;重塑教育理念,以德行为本关注孩子念头成长;在家庭中从细节践行孝道,放下执念向孩子学习;自我成长上践行“立大志、知不足”,用接受、尊重与感恩清理家族联结中的阻碍,在自贵与和解中稳步前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