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连我们乡下老家也开始禁烟花爆竹了。
以往每个大年三十的晚上,各种烟花爆竹总是响个不停,没法好好看电视,没法好好打电话,老人和小孩没法好好睡觉,不仅如此,到处都是弥漫的硝烟,第二天很可能就成了人造雾霾!所以在我看来,禁了也好!
但家人还是跑去很远的地方去买了鞭炮回来,我不禁诧异,不是不让放吗?
“不可能,过年总要放一点,少放点不就得了!”
果然,大年三十那天,陆陆续续的就开始有鞭炮声,零点将至的时候,噼噼啪啪砰砰的声音又开始响了起来,我们家只放了挂小鞭炮,看到人家还在不停的放着,特别羡慕:“我们要不要再放点?”
真正的高潮是正月初一,无论出行还是来客,都要点上一挂鞭炮,特别是拜坟年的时候,鞭炮放得跟往年还是差不多,包括我们自己家。
虽说有禁令,听说只要听到谁家放鞭炮就去哪家罚款,可农村路远天黑,习俗难改,大年三十,要真有哪个领导敢跑到农民家里,估计会把人给惹急了,自己都脱不了身。所以也不得不慢慢来,一年比一年收紧一点吧!
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不禁想,人们到底为什么有这么深的鞭炮情节呢?让我来猜一猜几个原因吧?
1. 吓唬野兽
我觉得最初应该是这个功能吧?曾经的人们,经常会受到各种虎狼豺豹的骚扰,在过年这么重要的节日里,烟花爆竹发出的光可以起到过去生火的功能,还可以用声响吓唬野兽,硝烟的味道估计也会令野兽们望而却步,如此,便可以过个好年了。
传说中的年兽,估计就是人们根据这些可能来侵犯的野兽们编出来的神话吧!
2. 广而告之
在过去那没有电话,没有广播,没有朋友圈的年代,村里的人家住得也没有如今城市这么紧凑,家里若有红白喜事,如何告知大家呢?最好的工具当然是鞭炮了。
过年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声辩事,听到邻家放鞭炮,便大概知道他家要么是吃团年饭了,要么是来客人了,要么是新年里有人出行了。
放烟花爆竹还有比富的心理,这跟晒朋友圈有得一比。
3. 振奋壮胆
过年过节,都要图个好心情,人们需要比平时更加兴奋。鞭炮声和鼓声应该有差不多的功能,能让人精神振奋,从养生的角度来说,适度的鞭炮声应该是有益健康的。
只是如今的人们,腰包越来越鼓,放烟花爆竹,也像喝酒一般,越发的不加节制,响声越来越大,爆炸越来越猛,反而过犹不及了。
4. 好玩刺激
小时候,总看到男孩子们争抢放过的鞭炮里没有爆掉的小爆竹,然后用各种方式点燃,鞭炮越响越开心,越显示自己的勇敢,也顺便捉弄女孩子们。
在我们成长的那个没有游戏没有玩具的年代里,鞭炮应该是最好玩的一种玩具了。对男孩子们的诱惑力,应当不低于女孩子们对新衣的盼望吧!
即使到了如今,男孩子们还是很喜欢放鞭炮烟花,总是非常的兴奋。这大约是因为,这是一种在安全范围内的危险游戏,男人不能去玩枪玩炮,至少可以玩鞭炮啊!
5. 习俗传承
由于以上的原因,放鞭炮成为了人们的习惯,一代代流传下来,变成为了一种习俗,根植于人们内心,成为一种下意识。少了它,就好像少了点什么。很多人感慨,没有鞭炮声的年还有什么年味呢?当然,乡下亲戚里也有为禁烟令喝彩的,他们能够认识到,如今这个时代,环境已经不堪重负,已经不适合再放鞭炮了,希望人们能够越来越理智的看待吧!
在城市,人口密集,确实不适合再放烟花爆竹,不过在农村,也许可以稍放宽些,采用限量、限时和奖励结合的方式,逐步的引导吧。
对于人们为什么这么爱烟花爆竹,大家有什么其它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