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是我参加笑薇读书营的第七个月,这个月的共读主题是“育儿亲子。”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和绝大部分妈妈一样,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的。
育儿界曾有句很流行的话:“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这也是我育儿心态的生动写照。
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我曾自认为做到了尽心、尽责。
但通过本月课程的学习,我才发现,在孩子的教育中,我之前更注重的是物质的给予、文化的培养。
如果当时能对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状态多一些了解,一路走来就会更加从容。
01 读书收获
在共读的第一本书《心理抚养》中,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通过真实发生的丰富案例,向我们讲述了对孩子心理抚养的重要性。
孩子出生以后,怎样抚养他,才会使他成为一个有人性、有品格、有能力的人?
怎样才能帮助他长大之后家庭和睦、人生幸福呢?
人生由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组成,每个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养育,都有不同的重心。
首先,0-3岁是情感建立的关键期,需要哺乳者用心抚养,用全部的爱去耐心呵护和帮助孩子。
父母一定要尽力把孩子带在身边,亲自抚养。
孩子在婴儿期,父母、家人要给予婴儿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能够心情愉悦、身心健康地成长。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事实表明,家人对婴儿的照顾细心程度以及婴儿对家人形成的依恋感,对孩子长大后的性格将产生深远影响。
3-6岁需要进行性格教养。
要规范和约束孩子,使其拥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有教养,日后他们才能比较容易融入群体和社会。
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还要记得让孩子多吃一点体力上的苦,培养他坚韧的性格,磨练他的意志。
比如四岁左右可以多参加体育锻炼,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教育的过程中有盐有甜,孩子的营养才会全面,茁壮成长。
一些中年后走上犯罪道路的人,都是因为前半生被照顾得太好,一旦生活不如意,就会被轻易打垮。而这时的他们,不愿去找自身原因,而是牢骚满腹、仇视他人、仇视社会,最终酿成大错。
6-18岁主要培养的是孩子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如果有3-6岁时期良好的性格教养作为基础会顺利得多,否则容易半途而废。
18岁以后就是自我修养阶段了。
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如果前三个阶段存在缺陷,第四个台阶就会自然受阻。一个无情的人、不能自律的人,是很难修养好自己的。
这四个阶段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前三个阶段一旦错过,后期就要花费数倍的精力和心血,弥补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不教而善”的概念,意思是说,有的孩子没有经过特别的教育,但是却听话、懂事、情商高。
“不教而善”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父母要陪伴子女一起成长,而是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作者在书中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为人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言行典范。
父母希望孩子好学,自己就不要天天沉迷于电子产品;
父母希望孩子没有不良嗜好,自己首先要戒烟、戒酒、不沾染恶习;
父母希望子女以后婚姻幸福,自己在婚姻中就要懂得承担责任,让家庭充满爱和温馨的氛围。
一个在宽严相济,充满温暖和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人生的道路肯定不会太差。
本月共读的第二本书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作者是美国著名的注册家庭与儿童心理治疗师、世界上最早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育儿专家--金伯莉·布雷恩。
作者认为,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对于0-7岁的孩子而言,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情感的引导,也是一种超前的教育手段。
父母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不仅能够让孩子学会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而且还可以促进沟通交流,巩固亲子关系。
婴儿时期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反复模仿宝宝发出的声音、陪他做触觉游戏、用动作和唱歌等,和宝宝一起运动、对孩子说个不停等,来对宝宝进行情感启蒙。
对2-3岁的孩子,要多用“谈心策略”来替代惩罚,帮助孩子学会分享、克服童年初期常见的恐惧。
对于4-7岁不同性格的孩子,如何进行情感引导,作者都给出了积极的建议。
其中,我深有感触的是,针对害羞内敛的孩子,父母应怎样给他们进行情感引导。
我家大宝就是个害羞、内敛的孩子。在他小的时候,孩子的爸爸曾不断使用多种方法“逼迫”他外向,如跟他说内向的各种缺点、不允许他哭、当着客人的面批评孩子问候的声音不够响亮、强迫孩子与陌生人交流等。
作为孩子的妈妈,虽然没有学习过相关育儿知识,也不知孩子爸爸错在哪里。但即使从旁观者的角度,也能感受到这些方式带来的压抑和不快,我就知道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肯定是错误的。
于是,我尽可能多地去鼓励孩子说出心里话,表达出他内心的情绪。好在每次交谈之后,他又能开心地玩耍和学习了。
作者在书中说道,我们要多使用一些让孩子感到舒服的做法,帮助孩子克服内心的不适。比如:
在孩子接触新鲜事物前,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并耐心倾听他的诉说。如要参加比赛,在去之前,就要告诉孩子,上台需要做自我介绍,不要不好意思,妈妈会在台下一直关注他。
尝试角色扮演游戏。比如比赛前,妈妈可以模仿观众,让孩子提前练习。妈妈还可以模仿一些突发情况,让孩子提前进行心理预演。
不给孩子贴标签。孩子的性格是会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给孩子贴上“害羞”、“胆小鬼”等的标签,只会强化和固化孩子的性格,对他的情商发育极为不利。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没有哪种性格的孩子是完美的,每种性格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针对内向型的孩子,父母并不应该强迫孩子改变性格,而要更加注重给孩子及时和足够的鼓励和支持。
本月共读的第三本书是简.尼尔森博士的《正面管教》。这位作者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她是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
她说:“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痛苦、艰难、失望、伤心,一定是方法错了。”
在育儿方面,简.尼尔森博士与金伯莉·布雷恩的观点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比如:对孩子“不控制、不骄纵”。
在与孩子沟通时,要温和而坚定地保持原则,而不是一味暴力或者在控制与骄纵之间,跳来跳去。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参与制定规则等。
在这其中,我感触比较深的,是正面管教,注重解决问题,而不是惩罚,并且会把孩子的错误当成是其成长的机会。
每个孩子的能力是有年龄段限制的。幼小的孩子打翻东西,大人可能会骂孩子“添乱”,但是以他当时的平衡能力来讲,这种问题的出现本身是正常的,也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不断改进的。所以,根本不必苦恼、焦虑或是气愤。
我还记得大宝第一次读拼音的时候,因为提前学习的英文字母给他带来了困扰,他的拼音读写能力提高缓慢。
有天晚上,在不知道第几次读错“荷花”的拼音时,孩子爸爸发了很大的脾气,当时孩子委屈地哭了很久。
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星期,他就领悟了英文字母和中文拼音之间的差异,读得又快又好了。
通过本月的学习,我真正地懂得了,每个孩子成长的路上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才是人生常态。
看到孩子的问题,作为家长,首先要反观自己平时的言行有无不当之处。其次,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方法和策略,不急不躁地陪着孩子,建立起强大的心理屏障,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作为父母,任重而道远。在陪伴孩子的时光里,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与孩子共同成长,也彼此成就。
02 本月进步的方面:
7月初,公司新招聘了2名生产线经理,试用期为3个月。我的任务是在日常工作不变的基础上,还要负责培训和带领她们,顺利通过3个月后的考试。
本月我是读书营一组的小组长,因为暑假的原因,很多小伙伴打卡不及时,需要多次沟通和鼓励。中旬时,梦梦运营官邀请我协助她进行部分拆书营的运营,确保服务到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依然坚持了读书营全勤打卡,今年的读书打卡,我已经完美地坚持了将近60%。
想起本月的分享嘉宾书眉老师,52岁了,临近退休的年纪,却还在笑薇成长学院一丝不苟地学习,目前已多次上稿平台。
书眉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想要取得成绩,坚持和毅力是首要因素之一。
有人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我愿以书眉老师为榜样,踏踏实实、听话照做、努力践行、不断超越自我。
03 继续改进的方面:
这个月因为事务较多,时间比较紧张,书都没有好好去读。下个月开始进行较为合理的调整和搭配,确保工作和学习都能按照计划,如期进行。
继续使用“紧急重要”清单,在前一天按顺序写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情,督促自己有效利用时间,快速完成制定的目标。
接下来的日子里,希望能向学院所有优秀的小伙伴们学习更多,在追寻更好自我的路上,步履不停!
-END-
作者 | 苏曦
编辑 | 蓓蓓
图片| 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