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27日是我们到达三中队的第三天。经过大队部协调,我们知青可以到千米之外的二中队食堂搭伙吃饭。
当天早饭后,所有三中队知青被告知留在食堂,参加“1968年东方红农场机械化大队三中队迎新联欢大会”。
农场的公共场所设施非常缺乏,食堂大厅兼做会议场所,里面没有一条板凳,大家只能席地坐在沾满泥土的粗糙水泥地上。
“迎新大会”开始,中队抓生产的瘦瘦领导首先登台。他告诉大家,当前队里在生产、生活上面临诸多困难,要求全队职工特别是知青,在短时间里克服困难,适应环境完成生产任务。
接下来,中队党支部书记顾思道走到台上。他披着棉袄大着嗓门对知青来到中队表示欢迎。
台下的知青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朴实的领导,立即报以热烈掌声。
顾书记在回顾农场创业史后,介绍了中队建设发展情况。最后点评农场中特别是中队里,存在打架斗殴闹事,男女关系轻浮等不良风气,提醒在座知青,在今后的日子里,对不良风气引起警惕和注意。
两位领导的严肃讲话,让刚来到三中队的知青,在第一时间里较全面地了解到农场、大队、中队的真实情况。但是,领导说的复杂治安情况,给知青们留下了负面印象,其中少数女知青更是对此产生了心理负担。
好在领导讲话后,是一台由三中队老职工担当表演的欢迎节目,使得会场沉闷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第一个上场的节目是女声小组唱。从报幕员的嘴里,我们听出表演者都姓王,是来自市区的老职工。虽然,三位高低不一胖瘦不均的“歌手”,音色不敢恭维,但是,她们的嗓门吼起来,却是出乎意料的“响亮”。
她们每每唱到高音处,台下就会有一群人连声起哄“三王!三王!”“大王!二王!三王!”
我们这些新来的知青,一开始听到起哄声都感到莫名其妙。后来,听了旁边老职工的介绍才知道,这三个王姓“歌手”,在中队里的知名度都很高,分别位列前三。
接下来,老职工表演的节目,有男女声独唱、对唱小组唱和大合唱。虽然,他们表演得非常投入,但是,因为都是属于唱歌类型,没能引起台下观众足够兴致和热烈掌声。
然而,当报幕员报出“下面由任根福表演硬气功节目”时,台下起哄声又一次高高响起。
只见一位个子较高戴着新四军帽子的老职工缓慢走上台来。他先是表情严肃地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根竹筷,然后用手指夹在竹筷中间,向着台下观众来回晃动,以便大家看清“道具”真面目,最后用掌心将筷子另一头点在喉咙口,大吼一声屏息顶住竹筷。
这个硬气功场面,让台下观众为表演者暗暗担心起来。
没想到,任根福的脸在涨得通红约有半分钟之后,只听见“咔嚓”一声响,那根竹筷竟然半腰折断了。顿时,台下的老职工们立即喝彩起哄鼓掌起来。
最后一个出场的节目是“学说上海崇明话”。一个瘦瘦的男“演员”用上海话作铺垫,中间关键部位夹杂着一些崇明土话的方式,向大家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的发生地都来自于三中队,事情的来龙去脉经过他拿腔拿调的夸张叙述,同时辅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幽默滑稽的肢体语言,让台下知青们看了听了之后笑声连绵不断,有几个知青甚至笑得双手紧紧抱着肚子,像是已经被笑疼了似的。
现场所有初来乍到的知青们都没有想到,三中队的领导和老职工们对知青们的到来,竟然是这么样的重视,化时间化功夫组织了一台令人捧腹的欢迎节目。
华东师大二附中的一些高中知青看了节目后,在台下坐不住了。他们中的几个文娱积极分子交头接耳一番后,立即上台给大家即兴表演了一个男声三重唱节目作为回报。
他们唱歌时运用高、中、低三层音部,使得歌声变化无穷,不仅赢得全场热烈掌声,而且将整场演出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崇明因为海岛地理位置,冬天的海风特别大,今年气温更比往年要低,天气异常阴冷,对刚从市区学校到农场务农的知青们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
一个寒风似刀的上午,我们同宿舍四位同学,借故躲在草棚宿舍,避寒不出工。可是,四面进风的草棚里,温度与外面基本相同:毛巾冻得梆梆硬,热水瓶口结了冰,人即使是棉帽棉衣棉裤棉鞋全身裹上棉花,还是觉得冻的难熬。
“我到外面去拿点稻草,烧点火大家取取暖。”一个同学突发奇想,从外面捧回一些半干稻草。
也许,气温太低,稻草还未干透,火柴火苗接触到了稻草,就是烧不起来。火柴接二连三地划着点燃,又一根接一根地熄灭了。当火柴划到只剩下最后两根时,稻草终于被点燃。
黄黄的火苗,经过一根干稻草小心助燃,逐渐变大,升到了半尺高。人站在火焰旁边,立即感到了温暖。
“好啊,终于点着了!”缺乏农村生活经验的小知青,浑然不知室内燃烧稻草,会有发生火灾的严重后果,而是像安徒生童话里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一心盼望着眼前能够出现火光。
“当心!不要让火窜得太高!”“这样子取暖,是不是有些危险!”然而,当火苗真的出现后,我们的心情是惊、喜、怕交织一起,变得复杂了起来。
只是,在寒冷情况下,大家嘴巴上讲着害怕火灾的话,手里却没有要灭火的动作。
火焰继续升高,一个同学似乎感觉到情况有些不妙,将手中的一把稻草,向火焰上方直接盖了下去。火焰“噗”地一声应声熄灭,一股浓烟从稻草堆里腾空而起,直冲屋顶。
“不好啦,不好啦,大家快看呀!我们的草棚宿舍,在冒烟啦!”农田里拔棉花秸的一个女知青,无意中发现草棚宿舍冒着黑烟,连声惊叫起来。
“快!快!快!大家赶快放下农活,奔回去救火!再晚了,恐怕草棚宿舍要被烧掉了!”负责中队后勤工作的李树龙副中队长,看见草棚宿舍在冒烟,心里比知青都着急。
他知道,如果知青宿舍失火,场部领导一定会批评、责怪、通报下来。问题是知青的被褥箱子烧掉后,在生活物质极其匮乏,样样都要凭票供应的情况下,善后处理起来麻烦就大了。
一条长长的队伍,一路向前狂奔。李树龙第一个冲到我们宿舍,一脚踢开芦苇门,嘴巴没说一句话,双脚不顾一切地在冒着青烟的稻草堆上一阵乱踩,全然不顾自己脚上的棉布鞋是否会被烧着。
“你们……你们这是在放火!你们……你们难到想要把草棚房子点着了不成?!”李树龙大声喘着粗气,用手指着我们,绷脸瞪眼开口说的第一句重话,差点把我们吓倒。
“天冷……天实在是太冷了……”“我们……我们只是想烧一点点稻草……取取暖……”“我们……我们根本没有想要放火……”“我们……我们看到火苗起来了,就马上把它熄灭了……”此刻,我们已被吓傻,不知道该怎样向李副中队长做出解释。
“你们还说没有放火!这稻草堆里的火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稻草是自己烧起来的?!”李树龙心中的怒火没有熄灭。
我们看着冲进大半屋子的男女知青,感到羞愧难当。
“还好,还好没有真的烧起来!你们知道吗,火是有热度的,烟也是有热度的!如果烟的热度,上升到一定高度,也会把屋顶上的稻草点燃的!到那个时候,你们怎么办?!”李树龙大声地说道。
我们听了李树龙的话,完全知道后果了,只能等着挨批。
“你们几个小知青,现在都给我听好了,从今以后,你们绝对不能再做这样的事情了!否则,我是绝对不会饶恕你们的!”李树龙见我们低着头,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刚进屋时激动气愤的心情,渐渐平复了一些。
草棚宿舍的芦苇门,被重新关上了。此时,我们四位同学,都感到非常懊悔。大家刚到农场时,都想给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可是,这把火,把我们的形象给彻底烧毁了。我们的心情,也像宿舍里的温度一样,坏到了极点。
自从这件“草棚取暖险酿火灾”的事情发生后,我们的心情一直非常压抑,小心翼翼地过着日子,不知道队里会对我们做出什么样的处理。
直到一个星期后,李树龙副中队长在食堂吃饭时,微笑着向我们打起招呼,压在我们心上的一块石头,这才终于落了下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