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李根勇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庞垲《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小儿持灯月下漫游,路过之处皆生光亮。正直中元节,愿这些许灯火,普度余生,寄送亡魂,照亮回家的路途。
据载,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说法是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中元节今天是8月15日,阴阳历同时频,周四,朝阳晨曦,天凉好个秋,多么美好的一天啊!
污泥可以长出莲花,寒门可以培养孝子,洪炉可以炼成钢铁,困境可以成就伟人。苦涩可以酝酿甘甜,烦恼可以转为菩提。生活如波浪,有波谷,也有波峰。在高峰的时候,且慢高歌。在波谷的时候,不必落泪。一浪翻一浪,一波过一波,便是人生的彼岸。愿先人得安,愿后人常念,愿好人长春。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绚丽多彩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又到中元送袱钱,晚风无语送青烟。
时光老去人非昨,只有哀思似去年。
意思就是自己老了,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但对祖先的思念始终不变。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在佛教中,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民间传说中元节这一天,鬼门关大开,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祖先。
友人说中元节:斟一杯美酒,寄托对父母的一片哀思;敬上已故父母,把心里的话诉说。献一束鲜花,祭奠已逝父母的亡魂,念一段回忆,感恩此生能做他们的女儿!
中元节,是伤痕再次疼痛的时候,是眼泪重新泛滥的时候。父母早已住进了天堂之中,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足迹。闭上眼,是父母的容颜,睁开眼睛,看到父母的照片,好像离开就在昨天,好像爸爸妈妈从来没有走远。
此时我心里的话,爸爸妈妈再也听不到了,儿女眼角的泪,爸爸妈妈再也替擦不了了。和父亲相处的每一幕,陪他们说过的每句话,都成了儿女心中刻骨铭心的永恒记忆,一辈子也抹不去,忘不了。
中元节,是让人幡然醒悟的日子,是让人学会珍惜的日子。远去的父母,我们再也唤不回,逝去的父母,我们再也见不到,这辈子做你们的女儿的缘分就这样嘎然而止,做什么都无济于事,说什么都再无意义,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子欲养而亲不在,人生最大的无奈,是心在念而人不还。
中元节,眼泪是为逝者而流的,真心是为生者准备的。离开的父母大人,不会在复生,活着的人,好好保重。
愿天堂的父母没有病痛静静的安息!愿活着的人儿珍惜,珍惜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爱护自己享受阳光,活好每一天,珍惜亲人给予我的每一份真情!在余生的路上,快乐而好好的活着,因为活着真好!
中元节,点燃一盏心灯照亮天堂,愿先人与天地共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