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蒂尔通过分析这个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尤其是近代的一些公司发展,其中大部分的公司并不是创新,而是模仿,也就是书里提到的从1到n,而很少有公司可以从0到1,比如现在的谷歌和苹果,所以他们可以垄断利润的百分之九十。作者提到企业的三层境界:第一层只是制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第二层创造了良好的组织基因,因而可以与时俱进地不断进化,第三层创造了社会基因,可以跨越企业的边界,影响整个行业乃至社会,实现横向的传承。
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必须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10倍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
1.工程问题: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是稍有改进吗?2.时机问题: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3.垄断问题: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4.人员问题:你有合适的团队吗?5.销售问题: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6.持久问题: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7.秘密问题: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遭受硅谷之劫的企业家们从中学到4点经验这些经验直到今天仍在主导商业思想:①循序渐进。不能沉溺在宏大的愿景中,否则会使泡沫膨胀。自称可以成大事的人都不可信,因为心存改变世界之雄心的人通常要更加谦逊。小幅地循序渐进地成长是安全前进的唯一道路。②保持精简和灵活性。所有的公司都必须留出一定空间,不要事事都严格计划。你不知道你的事业会变成什么样,事先规划通常既死板又不现实。相反,你应该做些尝试,反复实践,把创业当成未知的实验。③在改进中竞争。不要贸然创造一个新市场。以现成的客户作为出发点创业才更有保障。成功者已经创造出被认可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才是可取之道。④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如果你的产品需要广告或营销人员去推销,就说明你的产品还不够好:科技应用于商业应该主打产品开发,而不是分销。在泡沫年代打广告显然都是浪费,唯一持久的成长是爆发式成长。这些经验教训在创业领域成了信条;忽视它们的人被认为会遭受2000年美股大崩盘、科技股重挫那样的厄运。
然而这些法则的对立面可能更正确:
1,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2,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
3,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
4,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