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学习】
历史纵然千变万化,其中必有永恒之规律。洞察历史,就可以预测未来。
据《韩非子·显学》记载,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而“子张氏之儒”列在最前面。可见子张派势力影响很大。子张很喜欢问从政的事情,一些政思理念与孔门也略有不同。他最有名的话可能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子张师从孔子的时间,主要在孔子周游列国后期。估计是看到了世道已经礼崩乐坏,想问问孔子为政推礼该怎么办。周礼包括了方方面面,礼制、礼法、礼教、礼乐,后世能不能继承,又该如何继承?
子张问:“朝代兴亡更替,十世以后的礼,还能预先知晓吗?”
孔子说:“以后看现在,就如同现在看往昔。要知将来,我们观察以前就知道了。殷礼因袭于夏礼,有所增减修正,这些都可考正。周礼继于殷礼,也有所增减或修正,这些也可以考正。礼中有因时情而变化了的,也有一直不变的地方。我们晓得哪些不能变,后来如有继于周礼的,即使过一百世也是可以预见的。”
孔子所言不变的是什么呢?张居正解说,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妻为三纲,仁义礼智信五常,这些纲常伦理是立国的根本,虽万世而不易。至于制度文节,随时都可以变通。
孔子具体所指是不是张居正解读的呢?我不知道。受教育多年,我们一听三纲五常,马上就会想到封建礼教,反感之情由然而发。
其实大可不必,君王确实不会存在了,但领导永远都在。父子、夫妻的关系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无论怎么变,对等相爱的原则不变。至于仁义礼智信,这些我们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原则也依然存在,可能方式方法有所变迁。我们不能苛求两千多前的孔子能预测到现在,就像我们现在没有一个人敢想象五百年以后的人类该如何相处。
但,有一条无人否认,不管历史怎么变,爱与被爱是永恒的。
【译文】
子张问:“十世以后的事,可以预知吗?”孔子说:“殷礼因袭于夏礼,有些损益的,现在仍可考而知。周礼因袭于殷礼,有些损益的,现在亦可考而知。将来有继周而起的,纵使一百世之久,我们也该可以预知呀!”
【注解】
1、因:因袭。
2、世:有两种解。其一、三十年为一世。古人早逝。其二、一个朝代为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