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振杰
明清时期邢州八景之野寺钟声和顺德府十二景之古刹春游,皆指邢台开元古寺。至今,寺内还存放着金代大铁钟,历代石刻、经幢等珍贵文物。开元古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李京描述古刹春游时写道:
大刹开元自昔称,琳宫绀宇尚层层。
此时象教终难问,旧日浮图不可登。
钟阁云深龙护寺,香台地古佛留僧。
嬉春四远人成市,柏子庭前鼠咬藤。
邢台开元古寺不仅位列邢州八景和顺德府十二景,更是唐、元时期皇家寺院,还是大开元宗和曹洞宗祖庭,是禅宗二祖的传钵之地和禅宗七祖神会大师的驻锡之地。历史上在邢台古城中,开元寺和天宁寺东西相望,自成一景。钟离权拜访开元寺主持高僧万安曾诗云:
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
自言佳个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
大型壁照、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菩萨殿、大雄宝殿沿开元古寺中轴线依次排列,古朴庄严,低调内敛却不失清幽雅静。步入山门,顿觉闹市喧嚣被隔绝开来,古碑石刻琳琅满目,殿宇建筑史息厚重,花草树木独具灵性。
中轴大殿两侧各有一条甬道,殿宇间种植奇花异草和绿化乔木。每年春末夏初古寺内牡丹花开艳压群芳,雍容华贵的牡丹更加衬托出殿宇的肃穆庄严。及至深秋初冬,菊花盛开,金黄的花朵使得禅院遍地生辉。炎炎夏日,寺中林荫下清风送爽,拂去身体的劳累和心灵的疲惫。
毗卢殿是一座悬山顶建筑。虽然面阔稍小,但建筑风格的变换使其显得有些灵动洒脱。毗卢殿前后各树立古碑两通,花圃中种植牡丹。只是我这次游览开元古寺是在盛夏时节,错过了牡丹花期。记得今年夏初,在玉泉禅寺中领略过满园牡丹的国色天香。
古寺第三殿为菩萨殿。个人感觉菩萨殿是开元古寺中最为古朴和最具观赏价值的一座殿宇。四根盘龙柱上的龙形雕刻栩栩如生,飞龙呼之欲出。檐枋彩绘颇具年代感,排列有序的斗拱覆盖着一层历史的沧桑气息。檐下两侧墙壁顶端的砖雕极为精美。
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物,防止游客抚摸触碰,在盘龙柱下部加装了环形铁栅护栏。徘徊在菩萨殿前,观赏着一砖一瓦,一石一木,很容易把人的思绪拉回到遥远的朝代,由衷地佩服古人的建造工艺和雕刻艺术。欣赏着出神入化的古典建筑,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古寺第四重殿宇为大雄宝殿。从正面外观看,采用的应该是最高建筑规格的庑殿顶建筑模式。庑殿顶只有在皇家重要宫殿和皇家寺庙中才被允许使用。一般建筑采用庑殿顶便被视为僭越。还有一说,大雄宝殿采用的是歇山顶,不知道指的是古寺还是新寺。大雄宝殿两侧建有开元寺文物管理所、邢台佛教博物馆、办公用房等附属建筑和三圣殿及地藏殿。
大雄宝殿后院两侧建有东西两个石刻长廊,内藏历代碑刻、经幢,其中唐十六面经幢为中国现存唯一一座。为方便专家学者或游客观摩品鉴,墙壁上挂满石刻的拓片。拓印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印刷术,起源于东汉时期,用于复制雕刻或石刻表面的文字和图案。
在开元寺保存的众多石刻中,还包含当年邢台塔林散落的一百多件石桌、石凳等物品。开元寺石刻较详细地记载了开元寺佛教渊源和中原地区历史变革,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长廊中间空地北侧建有两个古色古香的凉亭,亭下分别保护金代大铁钟和后梁尊胜陀罗尼经幢。由于经幢太高,幢身大部分位于地面以下的深坑中。亭下大铁钟铸成于金“大定甲辰岁”即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钟厚半尺,重达三万多斤,至今毫无锈迹。
邢台开元古寺现存殿宇多为明代建筑风格,历史上曾经是唐代和元代的皇家寺院,规模宏大,僧众众多。作为大开元宗和曹洞宗祖庭,寺内碑刻、经幢较为详细地记载了邢台开元寺的佛教渊源和中原地区历史变迁。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不说邢台开元古寺是一座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宝库,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游览价值。
作者简介:贾振杰,男,笔名西望太行,1970年6月出生, 汉族,籍贯河北隆尧。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经济师,金融理财师(AFP),理财规划师,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邢台分行,邢台市政协文史委特约监督员,邢台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百度百家号优质旅游领域加V创作者,屡登百家号内容榜、入选优选计划。多年来,致力邢台域内文化、历史、古村落及旅游文化深度挖掘,累计发表相关作品20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