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在黑暗的影院当中,用1.0的速度看完长度两个多小时的电影。
在1.0的正常速度当中影片徐徐展开,而我却思潮一阵一阵的袭来,一个又一个的想法不断像夜空中的烟花,升空-爆炸-绽放,……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再观看,一再品味的电影——《波斯语课》。
在观影的同时,我在想,我会和谁,在什么情况下去讨论它?这些话题可以不断延伸,延伸到哪里?让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我的孩子们,而这些问题该在他们多少年级可以和他们一起来讨论呢?
第一个可讨论的点:不可避免的哲学层面的问题,那会是在他们十一年级?十二年级?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在由西方现代思想主导之下的困境。
特别明显的就表现在希特勒的“平庸之恶”“极端之恶”上。
在影片的一开头,异常缓慢平静的节奏当中,一群人放下手提包,走到树林当中,士兵没有言语,抬起枪,一片扫射,人就如割了的麦子一样,无声无息倒在地上;站在一旁的第2队人,放下包,向前,排队,扫射,倒地。没有多余的话语,平静到没有一丝波澜起伏。却用如此轻描淡写的笔触画出最可怕的,由汉娜·阿伦特定义的“平庸之恶”“极端之恶”。
何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一起来讨论,这是否是由于在大革命之后,整个思想界的变化。破除了神,“上帝已死”,人无所信赖,进入虚无缥缈之中,只有理性主义成为主导,我们追求效率,完善过程,官僚自上而下,每一个人变成为庞大机器上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只是一颗螺丝钉。
在希特勒的时代,这些螺丝钉可以来做恶,也许这是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没法感受到的了,但困局仍然在,我们在当代,仍然不知不觉成为了被物化的人,被金钱定义,被车子房子定义,被权力地位定义。
在此我会想到这一代的孩子,他们身上承担的历史责任究竟是什么,他们该如何去理解,承担?或者,我该如何做可以让他们去主动理解、承担?
我们究竟该如何改变我们的困局,这是否就是他们需要去面对解决的。他们身处的环境时代已然不同,他们无法去感知当初革命的艰辛,以及经济不发达的贫穷,他们都是丰腴的物质之下,所有的物质条件都是双手奉上,不知珍惜和感恩确实成为常态,可是他们的虚无感也许会更甚,更容易在物质世界中被裹挟着成为“器皿”。
思想家赛亚·柏林引用德国诗人海涅说,“不要轻视观念的影响力,教授在沉静的研究中所培育出来的哲学观念,可能会摧毁一个文明。”在引用这句话后,柏林继续说道:“如果思想能够产生如此致命的力量,那么也只有通过其他思想家的努力才能来化解。”
现在坐在我教室里面的孩子们,未来你们可以成为化解之力吗?可以真的实现《论语·为政》当中说到的“君子不器”吗?
第二个讨论的点:如果十一,十二年级太久了!那如果他们年级再低一点在八九年级,我们是否可以就着影片讨论人性的话题呢?
在整个故事当中,我们看到人在等级之下被物化,以及他们的人性又慢慢地复苏。
人不是号码,不是数字,当人的名字消失的时候,意味着什么?
名字的重要性是在于它有温度,它是个体的表现。我们会看到人性在消解,也在一点一点地苏醒,无论是压迫者还是被压迫者。
值得讨论的地方是,人性是如何苏醒的?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他们通过从单词,到句子,再到对话,他们开始聊人生……当进入到个人自传的时候,人性被唤醒,真诚出现了。印象深刻的是一旦说自己的故事,军官的面容松弛了,进入了回忆,在图景之中,人被恢复了。在人性苏醒之后,对美的感受也产生了,艺术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军官(队领袖)到最后,他对这么一个“囚犯”“老师”有了人的感情,违背命令,将他释放。
这些变化过程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以至于到最后影片的高潮是一个一个人的名字出现的时候,为何会让人热泪盈眶?
之后呢,我们还可以探讨什么?我们还可以就影片的文学性讨论,这又可以在孩子们多大?每个年龄层也许都可以工作,只是程度,内容不同罢了……
影片的结构如此精妙,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不过是一个囚犯为了活命创造了一个虚假的“波斯语”。由集中营的每一个人的名字所编织的语言,变成两个人的暗语。不过在这其中又放了多少细节进去,他们又是如何铺成的?在平静的水波之下,暗潮汹涌。
那几个大的震撼都在平静之下,缓缓地带过,可是他撞击人心的力道却一层层袭来。
它的一些艺术手法,有什么?不断的call back。不断的去回应,每一遍回应都是一次一次的加深主题。这真值得赞美。
它的那些文学性也体现在细节上,在细节的表演,每一句的台词。意味深长,这值得赞美。我们也可以大量的来探讨研究那些台词、表演,那些细节。每一句话说出来都有他的目的性。每个人物都值得细细的咀嚼品味。例如:军官(队领袖)几次拉开自己的储藏柜?分别从里面拿出什么食物?每一次的目的都不一样。值得体味每一次都是对这个人物的刻画。一遍遍,人物就生动起来了。
当然还有无数的想法像脑中绽放的烟花一样,我们可以讨论语言的学习,在这个当中我们是否也可以集成看到语言的演变历史?甚至像我这种英语不太好的人,能不能用他的办法来学英语呢?哈哈哈
……
如果将它作为教学的题材,它值得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去观看,甚至值得我们一遍一遍地看,像一个简单的内容不断地深化,得到更广大的,更深邃的认识。
然而最根本的是让我又一次地意识到,我是如此崇敬我的孩子们。他们是面向未来的。他们应该是在我之上,再去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做更多,让自己变得更好。
回程路上的地铁让我慢慢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