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大鱼苏木
一、下属带不好,是谁的锅?
查理芒格说 “掌握80到90个思维模型,能够解决90%的问题”。
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几乎无感,或许是受“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影响太深。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就借着“知愿能”模型,来分析一下有一个好的思维框架对解决实际问题到底有没有作用。
J小姐是我团队中有着3年设计工作经验的一枚设计师,很听话,工作认真、任劳任怨。每次分配工作任务她都会拿着小本子记好。然而,她确是团队中设计返工率最高的,没有之一。
开始我觉得是任务信息量给的太少,后来我就会多和她谈设计任务的背景、目的、相关方等等。尝试了很多次,无果。
后来我觉得她的排版太没有层次感又安排她多学习一个基础的UI设计理论,可“药效”最多三两天。
诸如此类的尝试,我做了很多次,多其他人起作用的,对她却一直是“疗效”甚微,好多次我都觉得应该放弃“治疗”。
本着传承知识、促进下属成长的心态,我有些不知所措了。我开始思考,有些下属就是带不好,到底是谁的锅?
二、 初识“知愿能”模型
上周在学习“知愿能”模型的时候,又读到“查理芒格说 '掌握80到90个思维模型,能够解决90%的问题'”,对此模型真的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1、什么是“知愿能”模型
知:解释系统
即对方的角色认知,他是否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自身的角色定位、相关资源和工作重点等。
愿:动力系统
即行为意愿,对方了解要做什么以后,是否愿意去做?
能:能力系统
即行为能力,对方角色认知清晰,也有行动的意愿,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完成?
2、五大影响因素
知:解释系统
1)信息缺失:对方获取到的信息是够足够全面、详尽。
2)认知水平:对方对信息的理解程度与你是否一致。
愿:动力系统
1)外部驱动:要做的事情,是否能让对方获得利益,荣誉,做不好是否有惩罚。
2)内部驱动:要做的事情是否符合对方的价值观,性格,以及行为动机。
能:能力系统
1)对方所具备资源,如时间、精力、金钱、权力、技能、能力等,是否足以应对或解决问题。
3、如何判断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
提问,将焦点从猜测转向分析
1)直接提问:问“为什么”,如问下属为什么没有做好。
2)引导式提问:问“你是否”,如问下属这个任务你是否清晰明白
3)策略提问:Step1、假设……会怎么样;Step2、如何才能
分析,关注差异
1)横向分析:关注横向个体之间的差异,分析做得好的与不好的之间的行为差异
2)纵向分析:关注被分析历史行为的差异,分析下属之前的行为和现在行为的差异
三、“知愿能”模型思维框架
知:解释系统
1、信息缺失
1)岗位职责:下属是否清晰自己的岗位职责,角色定位
2)业务重点:下属是否清晰公司当下的业务重点
3)任务信息:下属获得任务信息是否足够全面,是否能和业务关联起来
2、认知水平
为了避免因沟通不到位产生理解偏差,分配完任务后让下属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任务内容以及任务关键点
愿丨动力系统
1、外部驱动
1)奖惩分明:为了提升团队积极性,团队管理要奖惩分明
2)树立榜样:为做的不好的员工树立好的典型
2、内部驱动
1)胜任感:80%胜任+20%的挑战
2)自主感:4T模型,即任务(Task)+任务(Time)+方法(Technique)+团队(Team)
3)归属感:平衡工作与生活+互相学习+包容错误+乐于沟通+团结互助
能丨能力系统
721法则:70%自我实践+20%学习他人+10%常规培训
1、提供针对性培训
老员工:针对能力缺失项培训
新员工:导师指点+搭档学习交流
2、打造团队学习氛围
1)每周分享会:分享好的设计案例+设计原则+设计规范
2)提供“自我”挑战的机会:扬长+补短
每日精进,尽心致胜。我是大鱼酱,6月每周更一篇,这是2018年的第14篇文章。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