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个段子,极其的红火,大家争相跟着仿写。“如果你要写山,就不能只写山……”,其实古人早就这么做了,现代人用了最通俗的语言,把古人所做的提炼出来而已。
网上有首歌是这么写得:
“如果你要写风,就不能只写风,你要写柳条轻轻柔柔飘入你心中,竹筏轻轻飘荡, 湖面在泛粼光,船上悬挂的铃儿响呀响呀响叮当,炊烟向着天空飘散,自由萦绕越过山峦,手中气球会飞向哪,带着心愿藏进云端。”
歌词很清新,意象很丰富,空间很开阔,从写景到写情,从写实到写虚,简单易学,好上手,是写作的好范本。其实,这些方法,在古人的诗词中早就就有,而且用的出神入化,现代人只不过是学古人而已。
比如古人写愁,就有丰富的表达方法,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让我们看到愁如白发一样有三千丈那么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是说愁如滚滚的水流一样,刀割不断,酒浇不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说愁如千秋万古岁月一般悠长和浓重,无论怎么都化不去,那么我们就用五花马和貂皮大衣换酒喝,来消愁吧。
李白用三千丈的白发,滔滔不绝的流水,千秋万代的时空,来表达他自己的愁,他说的慷慨激昂,用的形象生动,以至于几千年后,我们后人在说愁的时候,第一个还是想到李白那朗朗上口的歌行体。
南唐后主李煜当皇帝很失败,最后落了个被囚禁饮鸩而亡。但是他在诗词方面的造诣,独树一帜。他写愁,有一句我们妇孺皆知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如春水一般涌动着向东流去,春天的水有一个特点,冰雪融化,水就会涨起来,不像夏天的水那么湍急奔流,但给人一种不断生长,绵绵不绝的感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他又觉得这忧愁就像布匹丝帛一样,没法剪断,没法整理。化抽象为具体,让我们感同身受,看见这个句子,立刻与自己的心情、处境连接起来。
这些话生命力这么顽强,是因为我们生而为人,都会遇到各种坎坷艰难,这种坎坷艰难带来的压力就是愁,有时候没法向别人讲述,在心里绵绵不绝,所以李煜表达出了不同境遇下,人们共同的心理感受。
杜甫的愁,我一直以为很具体,有画面感,他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入门闻嚎啕,幼子饿已卒。”,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饿死,做父母的悲痛欲绝,又无能为力,那是杜甫的家国之愁。而杜甫把自己感受到的这一份愁,用一个独特的意象表达出来,“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他说他内心的忧愁,就像钟南山那么高,高耸入云,就像钟南山上缭绕着的云雾,弥漫着笼罩着,苍苍茫茫,无边无际,无法衡量,无法整理,也无法解脱。
这是杜甫写的愁,非常独特而形象,既有山的厚重感,又有云雾的弥漫流动,这一份愁更加的沉重,压在了杜甫心里。所以,他白头搔更短,他老病在孤舟,他白头苦低垂,早早病逝在湖南。
李清照风华绝代,一代才女,年轻时和丈夫煮酒泼茶,和唱诗词,日子过的高贵惬意。晚年赵明诚病死,改嫁他人被家暴,因为战争,逃亡到了杭州,日子过得很凄凉。于是用他的绝世才华,写下了千秋万代的女性之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船都载不动他的愁,愁的沉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如影随形,才让眉宇舒展了,心里却不由自主又想起了,挥之不去,失魂落魄,相思之愁,无法安顿。“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种愁思,日夜缠绕着他,让他吃不香,睡不好,憔悴消瘦,在忧愁的折磨之下,他比黄花还瘦弱。
李清照有女性的细腻,把人人都有的忧愁,用极生活化的语言,具象化的表达出来,千年之后,她的忧愁我们感同身受。
所以,我们要写忧愁,就不能只写忧愁。要写忧愁,就像黄河水一样滚滚流动而滔滔不绝:要写忧愁,就像大青山一样,延绵不绝,冷峻而厚重;要写忧愁就像包头的寒风一样,呼啸而冷冽,刮得你脸真疼,心收紧;就像厚厚的云层一样,压的你喘不过气来;就像秋天凋零的叶子一样,簌簌而下,落地有声,铿然撞击你的心灵……
如果你写愁,就不能只写愁,像古人一样,把自己经见过的景和物,融入到自己感受中,就像大将军,排兵布阵,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说到底无论你学习谁,都要带着心去感受体验别人的生活。然后把自己独一无二的经历,独特的感受体验,用自己的语言体系,慢慢的表达出来。也许我们就真的能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