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焦虑时代真苦逼的存在
前几天收到一关系要好学弟的挂号信,颇感意外地迅速拆了详阅。
读罢后大惊——这位91后的优质青年,竟然跑去了终南山隐居修行!
简直让我不能把他和曾经三天加班、两头出差的创业狂人形象相联系。
真没想到新闻报道的现象性事件,居然也发生在我身边。
诧异的心情平复了没两天,今天刚上班屁股还没坐热,公司老大就让我兼任某部门经理,原因是该部门原经理(92后)以“心太累”的理由炒了他鱿鱼。
不得不说,这种说走就走、想放就想放的干脆个性,也只有90后这个特立独行的群体才能专属。
90后这代人,曾经因为标新立异的装扮方式、以及动不动就哭闹的性格,被舆论暴力为“垮掉的一代”、“长不大的一代”,长期贴上了“享乐”、“自私”、“奢靡”……的标签。
2018年的到来,表明最晚出生的90后也已成年。
他们已经作为劳动者散布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和70后80后一起扛起了GDP,甚至在某些行业中力能扛鼎。
正当社会舆论已在重新裱饰他们的群体形象时,90后却集体自嘲“已老”、“疲累”、“扎心”、 “佛系”……
90后,你们苦逼?
01尴尬的学业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社会革新所必然产生的边缘性和整体性震荡痛苦,影响最深彻的群体不是改革的设计者和启动者,也不是改革成果的后续获得者,而是过渡期的人们”。
90后的学生时代,恰逢“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革试点期。
各种教育新政策、新思路屡次勘破他们的学习、考试、升学节奏。
在“素质教育”、“高考指挥棒”的双重作用下,90后承受了比80后和00后更多、更强的政策改革带来的阵痛。
“素质教育”从抽象理念到具体实践的过渡期。
90后一方面仍被传统应试教育压榨得筋疲力尽,另一方面又被综合能力考评搞得晕头转向。
既不能像80后那样义无反顾地专门死盯分数,又不能像00后那样可以享受“划片区”升学就读福利、以及凭爱好的素质拓展。
他们像夹在“分数第一”和“素质排名”双重压力中的热狗,被挤压被裹挟。
还要被各种泛滥成灾的补习辅导班“热烤”。
02挣点扎心钱
如果说“毕业即失业”在80后那里,代表一个群体的倾向性恐慌和隐忧。
那么在90后毕业找工作的年代,则成了实质性的社会凸点症状。
70后毕业生走出象牙塔的时候,正赶上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的时光,国企外企民企普遍形势大好。
在企业当个白领混个小资足以羡煞旁人、幸福满满。
80后就业的行情更加多元化。可以潇洒地应聘企业,也能够搏一搏考入体制。
就连那些“狂放不羁爱自由”的,也碰上了创业的红利期。
后来等到90后毕业时,就业形势简直是江河日下:先是金融危机收割了外贸企业的“韭菜”, 然后房地产变异为压垮制造业的“稻草”,接着消费降级把自主创业者严重“扎心”,再是党和政府来个职能转变让体制“瘦身”。
面对如此尴尬的就业局面,90后除了哀呼“苦逼”外,还能希望什么?
03结婚还是不结婚?
传统文化为人设定了入则仕途经济,出则佛道归隐的二元人生选项。
让有志青年在遭受世俗重压或厄运而苦恼叹息时,还能理所当然地“佛系道系”一把。
对于70后来说,面对工作事业的焦虑于心不忍时,还能“挥一挥衣袖”回老家刨土。
80后就更惬意了,不说啃老,至少还有兄弟姐妹帮个忙、拉一把。
到了90后这代人,独生子女的家庭构成模式,等待他们的只能是“1v3”、“2v7”的供养压力。
70后的婚姻主要关注的是“户口”、“工作”等现实层面。80后那里,婚姻的焦点也是“房子”、“收入”、“婆媳关系”等可操作的技术性问题。
但是到了90后的时代,一方面由于房价的变态疯长,把婚姻的物质成本推向极端;
另一方面养老和养幼的双重大山,随时引发他们的伦理挣扎。
再加上他们那永不满足的个性发展渴求,多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因素纠结在一起,使得90后“谈婚色变”。
对于90后来说,婚姻完全就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诘问:结还是不结,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04谁敢有梦?
曾经,《中国合伙人》中孟晓骏质问成东青:“do you have a dream?”,表达了70后渴望事业有成,以至扬眉吐气的豪情。
以韩寒、郭敬明等为代表的80后,则选择了用“不走寻常路”的方式来放飞自我。
现在,当你与风华正茂的90后谈梦想时,他们却会陷入沉默。
是什么让这个以张扬个性为圭臬的群体,集体变得不敢做梦?
罗斯福曾说:“梦想最需要强有力的臂膀挽起”。
任何梦想的实现都需要一个现实系统的支持——宏观的制度配伍、经济情势、文化教育,微观的个体学历、健康、时间等。
从这个角度审视,90后得到的宏观红利明显比70后80后少,而付出的微观成本却超过他们。
现实体系的乏力支撑,让90后在逐梦的路上举步维艰。
在成功学泛滥的今天,社会价值评判标准的单一化,同样摧残了90后追逐梦想的激情。
浮躁的社会到处充斥着“金钱=成功”的教条,用赤裸裸的金钱屏蔽多元价值的身影。
极端的论调更是信奉“笑贫不笑娼”。
一个为梦想拼搏的人,如果他奋斗的成果缺乏金钱的加持,那么他的努力断不会被主流价值褒奖。
90后,不敢像70后那样仰望星空、启蒙思想,更不敢像80后那般文艺情怀、且行且歌。
05苦逼的人生
当创业大佬意气风发地大肆科普成功学的时候,
当一篇篇如过江之鲫的鸡汤文横行网络的时候,
当专家学者坐而论道指点迷津的时候。
却有一个群体在时代的夹缝中,摸爬滚打着撕扯的人生,舔噬着社会和经济转型期承载的“会呼吸的痛”。
他们正如韩寒所说:“听了许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请为他们惋惜。
他们是90后,焦虑时代真苦逼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