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本书:《学会提问》

图源网络

今天阅读的是《学会提问》,原本以为工具书能够很快看完。我错了,里面的理论每一个都在打开新的大门,跪着都要读完。阅读时间大概用了6-7个小时……

面向:想要锻炼阅读、聆听的批判性思维的人。

总结:工具书需要耗时费力苦练。

阅读技巧:

1. 配合“幕布”软件(也有APP),对整理书本框架特别明晰。

2. 它的分享功能,能够找到网友对阅读书目的幕布。

3. 一边读一边对照修改幕布,能够加深对术语或短语的理解。

(当然这个过程很耗时间。(=_=))

——————

1. 本书的目的

本书目的:帮助你成为一个会批判性思考的人。

批判性思维的最终结果:要求一个人虚怀若谷地接纳各种观点,理性评判观点,然后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决定接受哪些思想或采取哪些行动。

批判性思考的三个表现:

1. 提出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意识

2. 恰如其分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

3. 积极主动利用关键问题的愿望。

如何实践:

1. 坚持淘金式思维

我有没有问“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他的观点

在我想到别人的说法可能有问题时有没有把它记下来

我对别人说过的话有没有进行客观评价

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我有没有在别人合理说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结论

2. 兼听和博观

自主性(广泛聆听,才能得到重要选择的关键)

好奇心(兼听和博观,别人那里学到的一技之长就是她们的洞见和感悟)

谦恭有礼(批判性思维的障碍:凡是与意见相左的都是立场狭隘之人)

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提供一个框架,出现透彻明晰的观点)

3. 避开影响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2. 本书的四大关键问题

1. 什么是论题与结论

2. 什么是理由

3. 哪些词或词组意思不明确

4.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对于任何一个论证,需要问的问题:

1. 找出结论和理由

2. 记住结论并思考你认为可能与其相关的理由,将你的理由与作者的理由作比较

3. 如果结论支撑某个行为,那就判断理由是否表明了某个特殊/具体的优点或不足,如果没有,就要当心

4. 问一下自己:“如果理由成立,一个人要相信什么才能从逻辑上支撑这个结论,他还得相信什么才能让理由成立?”从而找出任何可能存在的假设

5. 问一下自己:“这些假设有没有道理?”如果是明显错误的假设,那你就找出推理中的一个谬误,这个推理也就可以放到一边不管了

6. 看看有没有一些强烈诉诸你的情感的词组可能干扰或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没有考虑到相关理由

3. 干扰你获得真正有用信息的谬误(论证中的诡计花招)

1. 人身攻击谬误: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2. 滑坡谬误:假设采取提议的行为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发生。

3.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应该采用。

4. 偷换概念谬误:在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

5. 诉诸公众谬误: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竭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地假设大部分喜欢的一切都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

6.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7. 诉诸感情谬误:指使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略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感情有害怕、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

8. 稻草人谬误:指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9.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指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10. 乱扣帽子谬误:错误地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地解释了这一事件。

11. 光环效应谬误:指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12. 转移话题谬误:指一个不相关的话题被插进来,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面转移走,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

13. 循环论证谬误: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14.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

15. 因果混淆谬误: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相混淆或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16. 忽略常见原因谬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常见的第三种因素在起作用

17. 事后归因谬误:假设某件事乙是由另一件事甲所造成的,仅仅因为乙在时间上紧随在甲之后。

18. 基本归因错误:欢把别人行为的动因看成是来自其内部因素的作用(他们个人的性格特点),而不是来自外部因素的作用(环境的力量)

4. 判断证据的可靠性

你的证明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它是真的?

证据在哪里? 你为什么相信它?

你确信它是真的吗? 你能证明吗?

三种情况下我们最倾向于同意事实断言

1 当这个断言表现为无可置疑的常识,比如下面这样的断言:“举重可以锻炼出身体的肌肉。”

2 当这个断言是从无懈可击的论证中得出的结论

3 当这个断言在同一场交流中被很多过硬的证据合理地加以证实,或者由我们所知道的其他证据来证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 读书笔记 前言 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切实有效地提出一些关键问题 这本书的目标是传授批判性的提...
    凫水阅读 3,851评论 0 7
  •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文:Recycler 49/135.11285 欢迎新朋友,给老朋友请安。 旧文加修改,还是...
    Recycler阅读 1,080评论 0 3
  • 内容简介 在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面对...
    少穻阅读 1,429评论 1 7
  • 第一章 学会提出好问题 如果不管读到什么都一股脑的接受,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你就会把别人的观点当做自己的观点,是他...
    Louiscard阅读 4,983评论 0 6
  • 去年为六六上学的事焦虑,因为不在学区,经常臆想中个五百万就好了,在每个学区买套房,或者直接拿钱把当事领导砸晕。我也...
    关念阅读 3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