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逼出来的,知道困境不可改变,只好坦然接受,这就叫智慧。
人在世上活的就是一个价值观。对于个人来说,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境界。对于国家来说,价值观决定了文明的程度。我们时代的价值观竟然变得如此单一,大家说着做着都是一个字:钱!钱!钱!
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道德在于生命的善良和精神的高贵。
诗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质上简单的生活。
人性的品质概括为,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
我们的先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的节奏与自然一致,日子过得忙碌然而安静。现代人却忙碌得何其不安静,充满了欲望,焦虑,争斗,烦恼。在今天,相对一部分人的忙碌是由两件事组成的--弄钱和花钱。
优裕的物质条件也使我们容易沉湎于安逸,在精神上变得平庸。我们的生命远离两个方向上的极限状态,向下没有承受匮乏的忍耐力,向上没有挑战危险的爆发力,躲在舒适安全的中间地带,其感觉日趋麻木。
世上有一样东西,比任何别的东西都要忠诚于你,那就是你的经历。如果你不珍惜,这些经历就会随岁月而流失,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了。所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在技术方式的统治下,自然万物都失去了自身的丰富性和本源性,缩减成了某种可以满足人的需要的功能,对人而言的一种使用价值,简言之,仅仅被看成了资源和能源。
孤身漂泊,堵景思乡,是旅愁和乡愁。因季节变迁而悲年华的虚度或平生的不得志,是闲愁。因季节变迁而悲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常,便是短暂人生的万古大愁了。
怎样确定一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1有强烈的兴趣,甚至到了不给钱也一定要干的程度。2有明晰的意义感,确信自己的生命价值借此得到了实现。3能够靠它养活自己。
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最理想的情形是,事业和职业一致,做喜欢的事并能以之谋生。最糟糕的是,根本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现在许多年轻人对职业不满意,然而,可悲的是,真给了他们选择的自由,他们只有一个标准,除了挣钱多一些,生活好一些之外,就不知道什么了。
不必为金钱而工作了,可以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了。
一个人不去想那些人生大问题,岂不活得快乐一些?其实,不是因为思考,所以痛苦,而是因为痛苦,所以思考。
人是唯一寻求意义的动物,没有意义也要创造出意义来,于是就产生了哲学,宗教,艺术。然而,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不知道。
人生的小烦恼是不值得说的 ,大痛苦又是不可说的。
现代人的典型状态是:一方面,上不接天,没有信仰,离神很远;另一方面,下不接地,本能衰退,离自然也很远,仿佛悬在半空中,在争夺世俗利益中度过复杂而虚假的一生。
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1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2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3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
尊重孩子,把孩子看做一个灵魂,亦即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
当孩子表露出这种大人也不堪承受的生命忧惧,提出了这种大人也不能解决的人生难题,我们怎么办?留心倾听,让孩子感到,我们对他的苦恼是了解和关切的。如果家长听而不闻,置之不理,麻木不仁,孩子就会把苦恼埋在心底,深感孤独无助。其次,鼓励孩子,让他知道,他想的问题是有价值的,能够想这样的问题证明他聪明。最后,要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和孩子进行讨论,不知为不知,切忌用一个平庸的答案来把问题取消。你不妨提一些可供他参考的观点,但一定不要做结论。
通过对世界和人生的那些既无用又无解的重大问题的思考,哲学给予人的是开阔的眼光,自由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而这些品质必将造福孩子的整个人生。
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
幼儿对于周围的世界会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欲望,重视,鼓励孩子的发问和思考,和孩子进行平等的讨论,是父母在孩子的智力教育方面所能做的最有价值的工作。
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
人性三个层次,1是生物性,2是社会性,3是精神性。
灵魂是欲望的导师,它引导欲望升华,于是人类有了艺术,道德,宗教。理性是欲望的管家,它对欲望加以管理,于是人类有了法律,经济,政治。
善良来自对生命的感动。一个对小生命冷漠的人,他在人性上一定是有问题的。相反,如果一个人看见孩子是情不自禁地喜欢的,即使他有别的种种毛病,我仍相信这个人还是有希望的。
人们越是被世俗化潮流裹挟着在功利战场上拼搏,生活在人生的表面,心中就越是为意义的缺失而困惑,而焦虑。在今天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哲学来为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定向。
是否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人生的根本问题,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信念。
中国文化具有实用品格,不重视精神价值。欧洲人为了兴趣本身就会去干一些事情,这些人就是肥沃的土壤,中间必出大师。我们很少有这样的人,这不是经济水平够不够的问题,是价值观,文化传统的问题。
中国文化传统最缺少两个东西:形而上学和个人主义。
中国的前途将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根的,他对人类文化传统一无所知,本质上是贫乏和空虚的。
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制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它给予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种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了。
写日记一要坚持,二要认真,三要秘密--基本上不给人看,为了真实。这样持之以恒,不成为作家才怪呢---不成为作家才无所谓呢。
通过写日记,第一能把自己的外在经历转化成内在财富,从而使心灵丰富;第二能经常从热闹的外部生活中抽身回来,与自己相处和对话,从而使心灵宁静。
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
那个应该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用怀特海的话说,就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
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
教师当然应该是知识分子,也就是说,是一个热爱智力生活的人。只要他是这样的人,他的存在本身就会产生一种育人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感染。可是,在我们今日的教师队伍里,知识分子何其少!
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功近利。
一个社会是由心智自由活泼的成员组成,还是由只知谋生的人组成,何者有更好的前景,答案应是不言而喻的。
一个人的灵魂只要足够深刻,就会发现那藏在灵魂深处的东西就是孤独。
哲学的沉思给了我们一种开阔的眼光,使我们不致沉沦于劳作和消费的现代旋涡,仍然保持住心灵生活的水准。
多到野外或至少是户外去,静静地看一会儿天,看一会儿云,看一会儿繁星闪烁的夜空。
地球没有任何主人,在虚空中前进。这就是存在的不可承受之轻。人生根本价值的失落。
寻求本身就使我们感到生存是有意义的,从而能够充满信心地活下去。
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
如果我喜欢一个思想,多半是因为这个思想在我的切身体验中得到了印证,而不是因为它的这些逻辑附着物。
傅佩荣---哲学与人生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三个层次:1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2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3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是广义的宗教精神。
有些人为了物质利益而丧失人格,他们实际上就是不把自己当作目的而是当作手段了,是把自己当作了谋取物质利益的工具。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最重要的任务,第一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第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当然要传授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素质形成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对学生有更本质的影响。好学生不是训出来的,而是熏出来的。
刚刚觉醒的求知欲的自我享受实在是莫大的快乐。
苏格拉底死前: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没有人知道死后的情形, 大家却怕死,仿佛确知死是最坏境界。我本人决不害怕和躲避好坏尚不知的境界过于明知是坏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