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来没有路,走得多了也便成了路。
话虽如此,可很多时候一旦形成了惯例,改变何其艰难。
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就是一个从偏见拒绝到理解尊重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
《绿皮书》
该片豆瓣评分8.9,连获第76届金球奖及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但业界并不买账,认为该片取代了《撞车》成为最逊奥斯卡影片。
不可否认,该片确实观影感受不错,两位演员的演技也无可挑剔,维果.莫腾森为了能更好地打造托尼.利普这一形象,不惜增重20公斤,在《指环王》里英俊硬朗的阿拉贡荡然无存了,可既便如此,奥斯卡小金人仍然与他失之交臂,这让人不由得想起钱钟书在《围城》里关于姨太太转正的那段妙语,他收获了太多提名,老差临门一脚估计滋味极不好受。
而马赫沙拉.阿里则幸运得多,凭借着本片唐.雪利一角再次摘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看看维果和马赫沙拉的获奖经历,换位思考下,是不是感觉好心塞呢?
言归正传,回到影片上来,其实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位黑人音乐家渴望打破种族歧视的桎梏,雇了个白人司机,去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南方巡演,证明自我,同时又收获友谊的故事。
这类影片往往能获得好感,可同时也说明了一个事实:种族歧视这'个老问题从来没彻底得到解决,改变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从《为戴西小姐开车》到《触不可及》,再到今天的《绿皮书》,都试图在同一个角度上阐明,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天下大势合则两利,分则两败,还是理解,包容,和谐,共生得好。
相比其他两部电影,《绿皮书》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更加尖锐。
起初托尼也是个种族歧视者,两个黑人维修工在他家干活,他的妻子出于礼貌请那两人喝水,他就把杯子扔进了垃圾筒。
可不管多混账,托尼算得上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为了养家糊口,他想方设法挣钱,看在钱的分上,他答应陪唐.雪利去南方巡演。
一路上,两人矛盾不断,唐.雪利的出现完全颠覆了托尼对黑人的认知,他从起初被动的受人之托,忠君之事到欣赏唐的才华,甘愿为唐保驾护航,最终成为一生挚友,这样的褪变真实而又温馨。
改变人的认知和观点从来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美国南北战争用一句话就可以概况:北方资本主义战胜了南方农奴制度,可实际上这句话背后经历了无数艰辛。
站在北方的角度《汤姆叔叔的小屋》,抨击了南方奴隶主对黑奴的迫害;站在南方的角度《乱世佳人》里瑞特明知南方必败,仍然在最后一刻加入南军,与北军作战。
清醒的痛苦仍然不改初衷,这大约就是唐.雪利魅力所在。所以影片中唐.雪利博士不止一次因为肤色遭到歧视和欧打,可他仍然坚持着完成自己的巡演计划。
每一次改变总有需要为之牺牲的殉道者,商映“立木为信”,用“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驳斤了秦国的旧贵族,说服秦孝公实行变法,实现了秦的强大,商映变法最终促使秦统一六国,而自己却被车裂而死。
相比之下,唐.雪利则幸运得多,虽然推动改变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却令人想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