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生活里会回避一些事情,一些人。或许过往被背叛被伤害被欺骗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要相信一些事情和一些人甚至这个世界,导致我们对很多有价值的事物所展示的态度都是拒绝接受。
我们绝不可用贫穷来防止失去财产,用离群索居来防止失去朋友,用不育子嗣来防止失去儿女
就如上面所述,有些时候我们回避的态度源自于内心的害怕——害怕失去后带来的痛苦。
在《少有人走的路》的书里,开篇便点明道
人生苦难重重。
就如作者说的那样,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挫折才是生活的原貌而非享受之际,或许我们能够相对坦然的面对人生中曾经的失去。彼翁说
不能承受不幸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不幸
而在《生命的品质》中提到
不幸对一个人的杀伤力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不幸的程度。二是自己对不幸的承受能力。
前者来至于外部环境属于不可控的因素,所以我们能够抉择并能够控制的只有自己。人有些时候在解决完问题后心里会觉得难受,也许不应该从外界寻求引起问题的源头——而是探寻一下自己的内心。在生活里面对一些冲突,我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后来发现原来那都是在软弱的外衣下的借口,是为了成全那个软弱的自己。之所以一直觉得难受,是因为虽化解了冲突,在同时却也因为外界失去了自我,潜在的自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让身体的难受来提醒你去认识自我一开始的思想出发点是错误的。
在成长这条路上需要勇气——我们要用勇气来直面自己的恶,我们也要有勇气去面对挑战和未知。“成长”注定要和挫折或者不幸迎头撞上,可我们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承担。
(我们)绝不可因为害怕失去就不去获得有价值的东西,使人不能承受失去的不是爱,而是软弱,因此,只应该以理性来对付一切不幸。
不仅为解决的方法
当我了解到“原来这里存在问题”,那么我便能使笨拙的自己小心的避过这个陷阱,而不是受其害——如此便能使无知的自己以相对健康的状态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保护自己内在的精神核心不受外界所扰。但对于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开陷阱”而展开的一系列行动——改变旧的自我,成为一个真正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