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夏日敷文书院》

                      读《夏日敷文书院》

          由于要研究王阳明驻节宾阳的足迹,所以得查阅宾阳的历史文献。当在《宾州志》(清)中看到董传策的《送梁生还宾州》和《夏日敷文书院》这两首诗时,特别令我兴奋,因为王阳明先生就在宾阳创办了“敷文书院”。为了读懂《夏日敷文书院》,我慢慢查阅有关资料,隐隐约约中能感受到董传策的自信与气魄,也似乎能读懂他对敷文书院的情感,深深可惜“敷文今已愧传心”。


《夏日敷文书院》

明 董传策

虚堂夏日敞幽襟 ,

坐看凌霄双杏林。

长铗不堪频倚赋,

多才何意复投簪。

风翻云树天花落,

雨拂烟霞草色侵。

清世壮游谁窃比,

敷文今已愧传心。


(载于《宾州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夏日敷文书院》作者董传策,字原汉,号幼海。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因偕同僚上疏弹劾奸相严嵩,引起世宗震怒,被拘入狱……后谪戍南宁…… 董传策、张翀、吴时来三人结伴南行,一路游览名胜,留下了很多诗篇。 董传策在南宁的生活:“出往船如屋,归来屋作船。”在宾阳留下了《送梁生还宾州》、《夏日敷文书院》等诗篇。


      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大意如下:


炎炎的夏日在敷文书院的大堂里敞开衣襟,

坐看着被凌霄攀爬的两棵杏树。


长剑随身、落魄不堪的处境也能频频写出诗篇,

多才的人又怎么在意再次弃官呢?


风吹着如云的高树,叶子犹如天花一样散落,

雨水穿过云霞浸透了地面上的草色。


生活在太平时代的人,胸怀壮志的游历谁能比得上我?

如今敷文书院冷清、已经有愧于传播“阳明心学”了。


        通过大量的史料印证,从而得知,董传策就是在阳明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他对敷文书院有着特殊的情感。董传策的恩师就是徐阶,徐阶就是王阳阳先生的再传弟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徐阶(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名臣,嘉靖后期至隆庆初年内阁首辅。

        嘉靖十八年(1539),在江西历练的徐阶即将踏上回京的道路的时候。特别为纪念王阳明修建一个祠堂。

        “此人是我的老师。”徐阶这样回答旁人的疑问。在祠堂建成的那天,徐阶亲自到访,在众人诧异的眼光中,他整肃衣冠,向这位伟大的先辈跪拜行礼:“我曾随文蔚(聂豹字文蔚)公习阁下之道,磨砺十年方有所悟,虽未能相见,实为再传弟子,师恩无以为报,唯牢记良知之学,报国济民,匡扶正道,誓死不忘!”

        嘉靖四十一年,徐阶命御史邹应龙参劾奸相严嵩,终于使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蕃谪戍。徐阶则取而代之为首辅。


(文/韦均艺  2016.5.1记录,2020.1.9作了补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