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婚姻能够让双方共同成长。同样地,好的管教也应能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Positive Discipline》(《正面管教》) 这本书写的比较系统全面,我非常赞同里面的观点,所以便加以总结以自省和共勉。同时,我也记录下了自己读这本书的点滴思考与感触。
孩子并不属于父母,而是属于社会,好的管教必然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配合。我深知,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前现代化的复杂社会里,家庭里面的正面管教在社会上很容易被挫败,使得功亏一篑。举个例子,琳达和朱迪把橘子扔向邻居先生的车,旁边的妈妈看到了就跟她们说,“向邻居家的车子扔橘子是很好玩,但是我想你们一定不知道邻居先生看到自己的车被弄脏的时候的感受”。接着,她们看上去有些内疚,妈妈便问她们该怎么做来对邻居先生进行弥补。在循循善诱下,琳达和朱迪依次给出了合适的解决办法:登门道歉并帮忙清洗车子。那现在问题就来啦,在西方社会,邻居先生很可能和颜悦色告诉她们“没关系,我很感谢你们很勇敢地承认错误并补救”,这样她们今后便更愿意这样做了。但是,在中国社会,邻居先生的表现会良莠不齐,遇上脾气好的自然好说,遇上心情差的那就糟了。合适的解决办法如果带来了不好的结果,那孩子自然不会采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度也会降低。虽是如此,我想这本书对于中国的家长应该还是有积极正面的借鉴作用;唯有个体的努力才能推动整体的进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主要有三种方式:Strictness (excessive control)(严格(过度控制)), Permissiveness (no limits)(放任(没有界限)), Positive Discipline (authoritative; kindness and firmness at the same) (正面管教(权威性;同时友好与坚定))。很多父母要么严格要么放任要么时而严格时而放任,两者都不可取,中庸之道-正面管教才是良性且持久的。对父母来讲,严格和放任是最简单的两种管教方式。对孩子严格,很容易走向过度控制,也就是直接命令,不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只要孩子服从,严格便可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我们小时候在家里和学校里多数都经历过这样的管教方式。但这种效果往往是短期的,长期会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或叛逆或自卑。对孩子放任,一切依着孩子,宠着孩子,有些家长觉得这是对孩子好,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自己以前苦过,不能再让孩子苦了;或者,家长一般觉得这样孩子就不会烦扰他们,也就可以很容易地避免冲突和争执。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会缺乏同理心,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向家长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因此也并不会得到孩子的尊重。
我觉得正面管教的核心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相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是弱小的,就把他们当成附属品去控制或去宠溺。过度控制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放任是对我们自己的不尊重。相比而言,正面管教是比较劳力费心的,因为你需要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耐心地一起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冲突。当孩子有不当行为的时候,家长通常会责备孩子说“你怎么会这个样子?”,“我之前不是告诉过你吗?”,“为什么这么做?”等等。但家长往往不会去想自己会不会有类似的行为,假如自己有不当行为时,听见这些话会是怎样的感受,何况孩子呢。再者,孩子的基因源于父母,孩子的行为都有源头,从孩子身上我们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孩子身上的弱点也源于我们自身的弱点。我们只不过是经过后天的教习,或多或少地学会了如何控制或隐藏自己的弱点,所以我们怎么可以苛求孩子做到完美了。有时,孩子的行为的确很容易让家长动怒,但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时我们得学会管控并调整自己的情绪,言传不如身教。正面管教更注重和孩子一起探讨并寻找解决办法,譬如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呢,哪样会比较好等等。
正面管教的目的在于激发孩子内心的积极意识。正面管教提倡给孩子多些选择,孩子一般会比较尊重自己所做的选择,也相对愿意去承受这个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正面鼓励也很重要,鼓励比责备能够更好地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但鼓励不同于表扬,它们之间的区别很是很微妙的,鼓励的重心在于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而表扬则源于外力。表扬过度会让孩子觉得把一件事情做好是为了取悦别人或得到奖励,这样孩子一旦没有得到别人肯定或褒扬时便会觉得索然无味,容易放弃,从而信心不足。同时,我们需要有效地去鼓励,不要去建立没有逻辑的联系,譬如 “如果你好好吃饭,就给你买玩具”等等。
正面管教需要正面的内心。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的不当行为难免会反复,成年人也不会说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但父母对孩子要有信念有耐心,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有能力改善并提高自己。如果父母对孩子都没了信心,怎么能期待孩子对自己还保持信心。人类除了语言之外还有着丰富的情绪,而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很善于捕捉父母的语气里透露出的情绪。一句话说的语气与方式比其内容要更重要,这句话放在任何地方都合适,也适用于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正面管教也需要正确地处理冲突。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当局面失控时,家长应该主动退出这个局面,等氛围趋于平静时,家长再和孩子一起理性地探讨并分析。
好的管教方式不是想要赢过孩子(win over the kids),而是要赢得孩子(win the kids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