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魏文侯,作为一方诸侯,礼贤下士、斡旋韩魏、仁德胜才。
先说魏文侯爱才。一天宴饮群臣,饮酒赏乐,天降大雨,命左右他要去郊野。身边侍从都劝他,都喝酒了,也玩的尽兴了,又是大雨天,还是别去。文侯不听,为什么呢?因为已经有约在先,即便已经有了酒乐,但是,要言而有信。
这是魏文侯礼贤下士的折射。
后来,韩国问魏文侯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不肯,说了:“我和赵国有兄弟之谊,不敢从命”。后来,无巧不成书,赵国也来求魏国借兵攻打韩国,魏文侯又说和韩国情同手足,不敢借兵。——前面,为了抗击刚愎自用、贪婪无礼、凶残无道的智伯,韩魏与赵联手打败智襄子,并让智氏灭国亡族,他们的革命友谊,是一起扛过枪建立起来的。
当时,两国都愤怒而去,可后来,得知魏文侯跟两国都是视同手足情谊,魏文侯的声望裕隆,处理危机艺术高超,于是深得韩赵之心,两个国家都朝拜,归顺魏国,于是,魏国从这里开始,声望在三晋之中最大,独占鳌头。
这里可以看出,魏文侯的格局之大,无论对属下,不自大自傲,虚心求教,言而有信;对邻国友邦,真诚相待,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魏文侯身为一国主公,对自己的人生管理是非常成功的。对一个普通人饮酒作乐,天逢大雨的时候,可能也就作罢取消外出之约了。魏文侯作为一国主公,不食言,不放纵自己,难能可贵。
韩赵魏,因智伯无故索地,同仇敌忾,大败智氏,三分其地,这份革命友谊,是很珍贵的。面对其他两国或将战火纷飞,魏文侯没有从中作梗,以图坐收渔翁之利,而是两边都视若手足亲人,无无形中化解了两边的纠纷。
后来,魏文侯攻取中山分封给了自己的儿子子击,并问自己的大臣们怎么看。唯有任座不认可,说:“主公得到中山,封给儿子,不封给弟弟,算什么仁君!”魏文侯大怒,任座就快步走出去了。后来,又问翟璜,翟璜说,“仁君!只有主公仁慈,属臣才耿直直言。”于是亲自迎接任座回来,君臣共乐,共图国家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