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的灯(散文)
(陕西)李良鹏
儿时穿的衣裳,全是母亲在煤油灯下纺线织布做成的。那时,母亲白天下地劳动,晚上摇纺车。在昏暗的灯光下,在纺车声声中,我进入梦乡。有时深夜醒来,还见母亲坐在纺车前,那油灯已结了灯花,光线更昏暗了。
翌日起床,只见纺车前放着好几个线穗子,灯盏还亮着,母亲困乏得倒在纺车旁睡着了......
那年,我念小学。
有一回,早晨起床迟了,顾不上洗脸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挨训罚站。我低着头,听任老师批评:“你看你啥模样,两个鼻孔黑乎乎的,像个烟窗......”之后,我才明白,鼻孔里黑乎乎的,是煤油灯的灯焰造成的。也许,这就是最初对灯的印象吧!
时光流逝,家里有了马灯。然而,我用马灯的机会挺少,惟一是盼望星期天晚上用一次,平常,父亲晚上提马灯去开会,或去夜校上课。
那时因为年小,父亲不让我晚上出门,只有逢村里开大会,我才可随母亲出来一趟,亲眼看到大队部里黑压压的人群,最能令我感兴趣的,是挂在空中的汽油灯,尽管灯光昏黄,但比家里的煤油灯却亮多了。
不过,汽油灯也有让人失望的时候,开一回会,至少得打四五次气,有时,人不留神,撞着了灯网,会场就漆黑一片......
最难忘的是正月十五打灯笼,那时的“灯笼”多是自造的。切一截萝卜,挖个小槽,盛上煤油,用棉絮拧个灯芯,再从旁边插个竹棍就成了。于是,巷道里流动的全是“萝卜灯笼”。但是,在和我一般孩童的心里,并没有削弱对节日的兴趣,反倒格外快乐。
在煤油灯下,我度过了学生时代。
如今,喜逢盛世,我们早就和“煤油灯”告别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每当夜幕降临,灯光灿烂,这个时候,我坐在明亮的日光灯下,奋笔疾书,心情是多么欢畅,然而,想起往昔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灯的变迁,心里便骤然生发一股激情,这激情催我进取,催我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