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说的主要是:
投资就是为了获取未来的现金流;
所有能带来现金流的都是资产。
下面继续使些绊子,这些更能反映生活中的若干重要方面。
如果你有上面两个投资机会,你选哪个?
会有这几种想法:
1、A和B加起来一样的,所以没有区别;
2、A似乎要好一点,因为可以提前一年拿到回报;
3、我先拿1万块投资A,一年后变成3万,然后全部投到B,变成6万。
理想情况下,第三种方式是最好的。其中最本质的思想是:在每个阶段,我们都将资源投入到了我们能找到的所有投资机会中最好的那一个。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的这句名言放在投资或生活中是非常理性的态度。
立足当下,停下来思考自己有哪些选择,然后选择其中最好的一个,或者在所有坏的局面中选择最不坏的那个。
因为市场机制大体上是理性的,所以刚才聊的这个道理可以解释金融市场的一些基本现象。比如,利率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我故意把数值设得夸张点哈,但是不影响核心思想:
有上面这么三种资产:
如果银行存款利率是100%,你会比较A、B、C和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你可能会觉得B、C可以考虑下,A就不考虑了,因为和放银行一样的收益,而放银行更靠谱,为什么不放银行?
如果银行存款利率是200%,你不会考虑A和B。因为大家都不会考虑买进A和B,所以它们的价格就可能下跌。
所以,同样情况下,利率越高,资产价格下跌压力越大。
是的,货币当局确实可以影响资产价格。
今天聊的核心,其实是所谓的“机会成本”:因为你的资金或时间或其他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你需要停下来思考你的所有选择。当你选择了A,就放弃了其他所有潜在的选择BCDEFG...
感觉下次应该聊聊“风险”、“预期”这些东西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