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很多企业收编,公司职员面临降薪、优化、失业下岗,很多伙伴失去固定经济来源。上班当牛马的普通白领们,每天顶着工作、人际压力,另一边也不在时刻的担忧是否在下一次筛选洪流中被优化,上班or失业,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个人的心境。“自己吓自己”,“别提前焦绿”成了劝导自己与他人的良药。
以此同时,为了防止突然的变动让自己限于封闭、被动状态。提前建立一个PLAN B。在意外降临时,倒是成了一个安全囊。
平时与家人同住的伙伴,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或念叨,选择隐瞒待业状态。每天正常出门、回家。以前的通勤时间、上班的时间,如今选择躲进图书馆、画室度日。除了法定节假日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外人看来依旧是在正常上班,只是少了发薪日,靠仅存的存款过活。这种与家人同住有个好处是,没有租房的烦恼,除了午餐其余也能在家解决,也就少了一些生活成本。图书馆里,固定位置手捧书籍,暂时沉浸书本世界里,用精神食粮喂饱每一个苦闷日子。画室里,笔触在画板上起起伏伏,描绘着一寸寸日光,至于,何时完结,一切未知。
大部分朋友失业后,会利用难得空闲的时间,前往早已憧憬的远方,带着散心的心态,到处游逛、吃喝玩乐。他们在演唱会高声呐喊,在美食前痛快畅饮,在景点前,快乐比耶,暂时将所以烦闷一一回避,让心快哉一番。
也有一部分天生敏感。一失业,身心受到严重打击,整日闭门不出。为了寻找自我,每天盯着各种招聘app,刷着简历,疯狂海投,寻求新机会。不能让思绪闲下来,用娱乐视频麻痹,睡觉逃离现实,不想社交,只想闭关。
幻想过无数次自己待业后的生活。当个自由vlog博主,去各地旅行,拍vlog,写攻略。诗与远方正在前面招手。但现实是,各个自媒体平台,账号基数众多,能跑出头部的却占比很小很小。
“正巧有朋友近期就在大理旅居,便与之聊了起来。在家已躺平一年,这次给自己两三个月时间,试试是否能当个vlog。”她说。
规划已好,便是行动,只身一人从深圳前往大理。“为何独选大理定居,丽江也不错。”我问道。
原来去年她曾去过云南旅游,几番体验后,觉得大理是最适合自己的。我看了她发过来的vlog,镜头里的大理美如画,偶尔出镜的她状态看着也很好,并不是失业后很丧。但与她的深入交流后,仍能感受到其内心对未来隐约的不安全感。
在大理,她体验过小酒馆打酒,民宿打工换宿,在短租的房子里远望洱海....外人看来,这些体验可能都是自己所向往的生活,但内心真正开心与否,背后的心酸,也只有自己在深夜才能体会。此路能否走得通,一切都需要等待时间的答案。
她说“学会自洽”最重要,这句话却深深打动了我。对比待业后停滞不前,勇于尝试踏出去。懂得自洽,与自己和解,而不是不间断的攻击自己,才能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