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其实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杂志中指出“佛系男子”喜欢独自待着,只关注自己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他们什么都不关心。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这本书里这样感叹:“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会!”
17年,有一篇热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因为这篇热文“佛系青年”很快就成了入门网络词汇,文章里也说了这个“佛系青年”不过是用佛祖的无欲无求来偷换概念,掩饰自己的“丧”。
就像过去,很多韩国的年轻人原本都不喜欢日本的音乐和电影,总觉得那种轻飘飘的音乐听起来很颓废。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韩国的年轻人开始慢慢接受并喜欢上那种音乐,他们说能体会到音乐里的那种孤独、感伤。而现在中国的很多年轻似乎也是如此。
虽然在物质条件上,现在的年轻人看起来比自己的父辈好了太多,至少吃饱穿暖是不愁的。然而很多年轻人却被各种无形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习,工作,买房,婚姻等等,都有太多不稳定的因素,孤独无力感在蔓延,未来的不确定又令人害怕。很多人觉得就算努力去争,也可能什么都争不到,所以就用所谓的“佛系”来麻痹自己。
看到一个帖子,说不要让现在的90后加班,特别是那些没有背贷款的,因为他们明天就不会来了。表明上看,好像挺硬气的,我有车有房没贷款,还在乎你这点工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就算找不到工作,也饿不死。这够佛系了吧。真的是因为要加个班就不来了吗,更多的原因是无法胜任工作,无法承受压力,实在待不下去了了吧。
对于无理的加班,当然可以拒绝,但是遇到一点问题就逃避,没有什么事情能坚持下去,最后只会淹没于人潮,渐渐迷失自我,然后再用“佛系”那安慰自己罢了。
我相信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工作学蚂蚁,生活做蝴蝶”
真正的“佛系”应该是在有所坚持后,即使面对种种不堪,即使背负种种压力,还能保持初心,还能遵循自己本心做出取舍。
真正的“佛系”应该是看遍红尘之后,让自己的生活更简单,更聚焦,不再贪心什么都想要,而是珍惜眼前人,活在当下,不强求自己得不到的,不懊恼自己已经失去的。
这个道理其实古人就很明白,他们讲究忙里“偷闲‘’,要忙,也要闲,但是不如彻底地闲下来,那就会让自己松懈。不从容,人生会太苦;太从容,却会浪费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