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51条有感

今天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51条,要使知识“活起来”,感受颇深。建议中说: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这么一种惯例: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这种观点迫使我们片面地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谁能够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他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我们在教学时,常常只顾着把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用老师教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学生如能解决课后的练习,完成小学生生活上的题目,那么教学就算成功了,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是比较优秀的学生。那些学了一节课而完不成相关作业的学生,则需要课后补课、辅导来进一步学习知识,直到完成规定的作业为止,也算是学会了知识。我们只顾着完成这些看得见的任务,而常常忽略了学习知识的这个过程对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性,常常极少思考用怎样的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以至于学生学到的只是知识本身,是学了死的知识,根本谈不上活学活用。也并没有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更不能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而这些却是更加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们的学生越学越累,负担越来越重。这在实践中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建议中说的很明确,他们学到的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学知识,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如果这样下去,就会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因为学生享受不到思考而带来的快乐,甚至由于在老师的“逼迫”下学习而产生厌学的情绪。那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怎样让知识活起来?就拿学习英语单词来说,我们在学习一个新的单词时,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句子中学习更加容易理解。它不是单独的学习单个单词,而是应该创设情境,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单词。有语境就很容易理解这个词的含义了,记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而不是死记硬背。总而言之,要让孩子对要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扬起未来理想的风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