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被爱
希望能够被欣赏,被人渴望,受欢迎。不管是婴幼儿时期,还是成人后,人们都期待爱,期待关怀。爱能够给人力量,带来安全感。
有了爱,婴幼儿可以自由地去外面探索(专注力和探索精神);成年人可以全情投入到发展自我中去,而不必时时向外寻找爱,填补情感空虚(婚后感受不到爱,可能会向外寻求可以倾诉的人,使得自己在错误的关系中会变得很被动,会再次产生不被爱的感觉,然后再寻找下一段情感依托)。
如果婴幼儿时期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孩子可能表现为爱发脾气、专注力差、粘人、行为退缩(感觉不到爱,会孤独,胆小,害怕与同伴接触害怕被拒绝,所以处处粘着父母,严重了会导致抑郁)等等。
成年后会比较难融入群体,表面上看自私冷漠,其实内心孤独,自卑。无法信任伴侣,总是怀疑伴侣不爱自己(比如:经常找茬,也为难自己。对方回家晚就开始各种猜测,尤其当对方不做任何解释,便有可能表现出歇斯底里,冷战等)。因为自己未得到过父母的爱,情感需求长时间未被满足,从而会失望,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对爱敏感(既渴求又回避,言行矛盾,这常常会令对方不理解,时间久了会选择离开)。
但是,如果足够幸运,能遇到一个婴幼儿期得到父母大量爱的伴侣,那么他也会用自己内心满满的爱去滋养你,让你重新获得儿时没有得到的爱和安全感。
然而事实是,人们往往会重蹈覆辙,选择一个和自己同性父母相似的人作为伴侣。
现在,想一下你的老公(老婆),是不是和你父亲(母亲)在性格,处事方式,尤其是和你相处的方式有点相似?母亲认为你没能力,你的妻子同样这样认为。